">
極目新聞評論員 屈旌
近日,一網友發布視頻稱,從貴陽龍洞堡機場飛往蘭州中川機場的海南航空HU7359次航班,即將關閉艙門之際,突然被告知有乘客上錯了飛機,引發網絡關注。
發布視頻的網友張先生講述,當時飛機一切準備就緒,艙門即將關閉,就在這時,一名乘務員急忙提醒暫緩關閉艙門,并通過廣播向客艙內詢問:“有沒有乘錯航班的旅客?”不一會兒,兩名乘客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下了飛機。“我們乘坐的是海南航空的航班,而那兩名乘客原本是要乘坐春秋航空的。”張先生補充道。
海南航空客服人員表示,要去核實此事,3個工作日內作出回復,并表示該航班延誤9分鐘是受天氣影響。(據7月8日三湘都市報)


乘客上錯飛機,聽起來簡直像段子,如果屬實,那真是太荒唐了。飛機登機又不是像回自己家一樣隨意進出,乘客要經過多重檢票和身份核驗。值機柜臺、安檢口、登機口、廊橋,每一關都要核對航班信息。即便如此,兩名乘客仍能“突破重圍”,順利登上錯誤的航班。這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岔子?是登機口工作人員看漏了?還是系統識別出了問題?無論哪種可能,都讓人覺得匪夷所思。
也許有人會覺得,上錯飛機的確離譜,但不是及時下來了嗎,也沒造成大麻煩,不必大驚小怪。但細想一下,這背后藏著的是管理流程的嚴重疏漏。航空運輸的核心是安全,而安全的前提是嚴謹。如果連最基本的檢票都能出錯,航空公司的嚴謹性何在?乘客的安全感何在?
航空業素以嚴格管理著稱。為了確保飛行安全,乘客必須提前很久抵達機場,辦理手續、托運行李、排隊安檢,大多數航空公司提前45分鐘就停止辦理登機手續,乘客為了配合這一系列的流程,付出了大量的時間成本,目的也是維護公共秩序,平安準時起落。然而,航空公司自己卻在最基礎的環節犯錯,如此“雙標”實在令人難以接受。那兩名乘客在艙內被找到時,機艙里的其他乘客該是什么心情?會不會覺得,這個世界是一個巨大的“草臺班子”。
雖然這件事目前看來,沒有造成嚴重后果,但卻造成了相當大的不良影響,動搖了乘客對航空管理的信任。如果連人都能上錯飛機,那行李會不會被錯運?安檢會不會有疏漏?航空公司的“正在核實”不能慢慢來,應倒查整個流程,盡快有個結果,具體經過是怎么樣,事發原因是什么,哪個環節掉了鏈子就問責哪個環節,該改進的流程就應立刻改進。飛行安全無小事,任何疏漏都可能釀成大禍,絕不能因為“沒出大事”就輕輕放過。
航空安全容不得半點僥幸。今天是上錯飛機,明天可能就是更嚴重的事故。只有把每個細節都抓實抓細,才能讓乘客真正放心登機。別讓乘客的信任,毀在這些本可避免的“低級錯誤”上。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