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目新聞記者 李碗容
通訊員 陳依
實習生 姚博涵 徐婧凌 陳培昕 馮紫妍
“梅老師平生有兩大比較開心的事情,一是他帶的學生學業有成,傳承衣缽,弘揚中醫。二是病人病情好轉,他就很開心。”回憶起恩師,傳承弟子、長江學者、湖北中醫藥大學教授呂文亮說。2025年7月7日15時52分,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當代著名中醫學家、傷寒學泰斗、國醫大師、湖北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梅國強同志在湖北省武漢市逝世,享年87歲。

梅國強
他一生都在不斷學習
“我是20多年前開始跟隨梅老師學習,他當時已是知名教授,在傷寒學方面已造詣很深了。我那時也是教授了,但跟著梅老師學習,有很多收獲,使我的知識體系有了一個比較大的更新,增加了我的發展后勁。”呂文亮說。
2000年左右,國家啟動了名老中醫師帶徒的工作,呂文亮作為梅國強的首批傳承人,開始跟隨梅國強學習,主要學習經方在中醫內科學領域的臨床應用。呂文亮告訴極目新聞記者,梅國強的做學術做學問的精神始終影響著自己。
梅國強出身于中醫世家,幼承家學,立志從醫。“梅老師的父親當初就在黃陂鄉間行醫,醫德也很好,梅老師從小耳濡目染。”呂文亮說。1956年,梅國強考取武昌醫學專科學校,學習西醫臨床課程。1958年因成績優異被保送至湖北中醫學院,從此踏上系統學習中醫之路。1962年被選入學校師承班,師從一代傷寒名家洪子云,自此與《傷寒論》結下了不解之緣。1964年畢業留校任教。
“梅老師一生都喜歡讀書,他最喜歡誦讀典籍,鉆研經典,一般人達不到他的高度和深度。”呂文亮說。他告訴記者,梅國強還會寫詩文,在很多重要節點,老先生都會寫詩,例如七一和八一他都曾作詩。梅國強還十分喜愛中華文化,博采眾長。

呂文亮教授與恩師梅國強(左)教授合影
最讓呂文亮印象深刻的是,梅國強的求真愛學,特別在醫學方面。他告訴記者,梅老師活到老,學到老,每年都有進步,永遠有求真求實的精神。“我經常和梅老師交流學習,在向他請教問題上,他的分享都讓我們深受啟發。”呂文亮說。他告訴記者,在古方新用方面,如病毒性肺炎疾病方面,梅國強就挖掘了麻杏石甘湯新的應用特點。
育人救人是他最開心的兩件事
“他認為病人找我們醫生看病抱有期盼。在這方面,我們對待很多病人都要有耐心,以及用心。這樣無論是從治療還是安慰方面,都會有利于病人的病情好轉。”呂文亮回憶。1964年畢業留校后,梅國強便開始坐診看病,堅持了60多年。在湖北中醫藥大學國醫堂、湖北省中醫院、武漢市中醫院等多地,他都曾出診過。2025年3月,他還在出診。
呂文亮告訴記者,梅國強平生有兩大開心的事情,一件便是救人。“聽到病人的各個方面有好轉,或者是痊愈的消息,他就很開心。”呂文亮說。他告訴記者梅國強一生是一個仁愛又謙和又有大德和胸懷的一位長者。“他沒有過多的個人生活,在個人方面他也不追求什么,淡泊名利。無論是在我們學校還是全國同行中,他都享有很高的贊譽。”呂文亮說。據他介紹,梅國強還十分包容寬厚,包括對中西醫以及國外同行,他都十分注重各家之長協同合作。

梅國強
另一件讓梅國強開心的事情便是育人,他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中醫人才,學生更是遍布海內外,親自指導帶過的學生約有百余人,其中不乏中國工程院院士等行業領軍人物。希望弟子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鼓勵和殷切期盼,深深影響了呂文亮等弟子在中醫藥道路上的成長。“在北京、湖北、廣東、陜西、甘肅等地都有梅老師的學生,我們這些弟子的弟子都受到了梅老師的指導和教誨。”呂文亮說。

呂文亮教授與恩師梅國強(右)教授合影
教誨猶存,垂范千秋。呂文亮告訴記者,老師逝世后,弟子們都悲痛萬分。“我們現在要繼承梅老師的遺志,化悲痛為力量,進一步弘揚老爺子未竟的事業,弘揚中醫事業。”呂文亮說。他向記者透露,他們將系統梳理梅國強的學術思想、臨床經驗以及醫德醫風等,更好地傳承梅國強的中醫精神,發展中醫事業。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