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目新聞評論員 屈旌
為了給朋友捧場,程先生稱在合肥一家理發店2年內充值了430多萬元,多次進行灌腸、針刺排毒后出現了身體不適。程先生查詢發現該理發店并不具備行醫資格,向門店索要剩余款項遭到拒絕。
7月9日,合肥經開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工作人員回應稱,市場監督管理局、衛健局、公安局正在對此事進行調查。(據7月9日上游新聞)


相關新聞視頻截圖
這一匪夷所思的事件,一經曝光就引發熱議,很多網友都感到不可思議。此事所涉金額巨大,遠超一般人的消費水平,而購買的地點和項目又非常離譜,更是超出了普遍認知,有網友表示:430萬元,灌腸、理發店,針刺排毒,這幾個詞是怎么詭異地聯系到一起的?更有網友表示,430萬元都能把這家店買下來了,什么服務值得人掏這么多錢?評論區里,驚訝和嘲笑的聲音多,真正同情和認真看待的很少。但這件事真的只是一個“人傻錢多”的笑話嗎?顯然不是。
據報道,程先生出示了錄音證據和消費憑證,證明這家理發店以“健康管理”為名,推銷灌腸、針刺等醫療項目。商家并沒有行醫資質,卻用“排毒”“年輕態”等話術誘導消費,甚至利用員工的“賣慘”博同情,讓顧客不斷充值。這已不僅是消費糾紛,而是涉嫌欺詐和非法行醫。這些行為,輕則誆騙消費者的錢財,重則可能危及生命健康。程先生或許有輕信之過,但商家才是真正的喪良心。
不少人覺得程先生太傻,就為了給所謂的朋友“捧場”,一擲百萬金,卻連最基本的資質查驗都不做。但換個角度想,現實中類似的套路還少嗎?商家利用“朋友關系”拉近距離,用“高端項目”制造焦慮,再讓員工哭窮賣慘,一步步掏空消費者的錢包。很多人在這樣的圍攻下,都會不知不覺掉進預付式消費的陷阱。
缺乏經驗的消費者,在面對商家精心設計的層層套路時,本就容易中招。 程先生的遭遇并非個例,只是金額更大、情節更極端,本質上他也是受害者,沒必要對他冷嘲熱諷。
這出荒誕劇情中,最該被追問的是監管的滯后與消費者維權的困境。這件事并不是光彩的事,公開后極有可能會遭遇網友嘲諷,程先生鼓起勇氣求助于媒體,可見其已經走投無路:面對商家“退費免談”的強硬,個體消費者如同蚍蜉撼樹。預付資金缺乏第三方托管,合同條款暗藏霸王條款,投訴渠道冗長低效……這些制度性漏洞,讓“退費難”成為預付費行業多年來的沉疴痼疾,很多消費者都深受其害。事件曝光后,多部門終于介入調查,監管響應的遲到與被動,何嘗不是對消費者權益的二次傷害?
監管不能總等著輿論去推動,如果平時就能把好關,加強對預付卡消費的常態管理,嚴查無資質經營的違法行為,建立跨部門聯動機制,強化資金監管和合同規范,何至于讓消費者落到這般田地?
這件事不應被當成奇聞軼事一笑而過,與其嘲笑遭受損失的消費者,不如聚焦于解決措施:什么時候才能全面建立預付資金監管賬戶?如何遏制美容美發行業進行無資質醫療行為的逐利沖動?怎樣讓維權渠道更暢通高效?只有將監管前置,把漏洞堵在騙局發生前,才能避免更多人成為下一個“程先生”。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