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決賽現場參賽選手正在講解 通訊員供圖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呂銳 通訊員 吳亮 許名波
“看!這臺全球領先的智能造塔機正搭載智能布料機自主規劃路徑,布料機自動換向、精準鋪料的模樣,像不像給大橋織‘智能經緯’?”7月11日下午,湖北省首屆智能建造技術應用競賽決賽現場內,隨著參賽選手的講解,現場響起此起彼伏的掌聲。這場匯聚8省19地市、近百個施工一線項目的“智造大考”,正以硬核科技實力,向世人展現“湖北建造”向“湖北智造”躍升的生動圖景。
作為世界首座集高鐵、高速、市政道路于一體的復合功能公鐵兩用橋,李埠長江大橋的施工現場本就是智能建造的“試驗田”。如今,這座“超級工程”更化身競賽“活案例”——通過智能造塔機的自主路徑規劃解算,不僅將作業人員縮減一半,更讓施工效率提升30%。
這場由湖北省住建廳、省科技廳、省總工會指導,省建筑業協會、省智能建造供應鏈平臺、省智能建造產業協作聯盟聯合主辦的行業盛會,從一開始就自帶“高規格”基因。15位國家級行業專家組成的評審團,參照國家級獎項評審標準層層篩選,最終18個代表湖北智能建造最高水平的項目站上決賽舞臺。它們像18顆“智造明珠”,分別鑲嵌在房屋建筑、市政工程、交通基建等不同領域,閃耀著數字孿生、BIM技術、智能裝備操作等核心技術的光芒。
最令人矚目的當屬全國首項懸掛式單軌立體軌道交通工程——光谷量子號空軌。這個投資少、占地小、施工快的“空中精靈”已經成為網紅工程。中鐵十一局團隊不僅用數字設計、智能生產、智慧建造實現78.5%的鋼結構裝配率,更通過智慧運維讓它成為“會思考的軌道”。而來自省外的杭州國際體育中心項目同樣吸睛:作為世界跨高比最大的輪輻式雙層索膜結構專業足球場,中建三局三公司構建的“1+2+3+N”智能建造體系,用一張BIM模型、兩張智慧網絡、三個智造階段,織就了智能建造的立體圖譜。
這場競賽不僅是技術的比拼,更是理念的碰撞——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李霆指出,湖北智能建造已形成“設計-技術-裝備-施工—運維”的完整體系,正站在從數字化向智能化躍遷的關鍵節點;中鐵大橋局原董事長劉自明則呼吁“政企學研”協同發力,讓新技術、新裝備、新理念真正轉化為產業動能;武漢建工集團總工程師王愛勛更直言:“我們要把智造優勢變成市場勝勢!”
本次競賽主要目的是“以賽促訓、以賽提能”,是省住建廳“干部素質年”的重要活動之一,超2萬名從業人員通過住建系統專網在線觀摩,共同見證了這場“智造盛宴”的深遠意義——它不僅是貫徹住建部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生動實踐,更搭建起技術交流、成果展示、人才集聚的黃金平臺。正如省住建廳副廳長李晶杰在總結時強調:“智能建造是時代命題,更是湖北機遇。我們要以此次競賽為起點,凝聚創新合力,讓‘湖北智造’在支點建設中做出更大的貢獻!”
從長江之上的公鐵大橋到光谷上空的量子軌道,從傳統工地的“人海戰術”到智慧車間的“數字指揮”,這場競賽不僅展現了智能建造的硬核實力,更勾勒出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清晰圖景。當智能因子深度融入建造血脈,荊楚大地正以“智造”之筆,書寫著傳統行業由要素驅動向效能驅動跨越的嶄新篇章。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