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姜泰陽、賀玉瓊)“這筆錢我要了這么多年,后來連人都找不著,還是法官有辦法。”近日,申請執行人劉某專程來到武漢市江岸區人民法院,為執行團隊送上錦旗。
劉某是一名建筑設備出租商。2011年,他與某建筑公司簽訂租賃合同,向對方出租建筑設備。工程完工后,雙方經結算確認,建筑公司欠付租賃費用共計20萬元。
劉某原以為這筆欠款能順利收回,卻沒料到,一場漫長的追討之路就此開啟。
起初,建筑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陳某都會熱情接待,以“工程款還沒結”為由爽快寫下新的欠條,承諾會支付利息損失,并以個人名義提供連帶責任擔保。然而時間長了,陳某開始避而不見,電話也越來越難打通。
一年、兩年……時間在催促和等待中流逝。
“陳某是朋友介紹認識的,我自己催,也請朋友幫忙催,一晃拖了這么久。”半年前,劉某終于意識單靠情面無法解決問題,于是決定拿起法律武器,向江岸區法院提起訴訟。
數月后,法院判決某建筑公司支付租金及相應利息損失,陳某承擔連帶保證責任。判決生效后,對方仍未主動履行,劉某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收到案件后,執行法官立即啟動網絡查控,對被執行人陳某及建筑公司名下的財產進行全面查詢。
然而,反饋結果卻不樂觀:公司及陳某賬戶余額為零,也未登記不動產、車輛及其他財產,陳某本人更是下落不明。
“那時的感覺,就像大海撈針。”但執行法官并未氣餒——他轉變思路:多次與劉某深入交談,不放過任何可能指向財產下落的蛛絲馬跡。
“我和陳某合作不多,對他了解比較少。聽說他還在其他地方接工程,他老婆姓嚴,據說也有參與一些經營……”
隨口一提的信息,引起了法官的注意。執行法官迅速行動,依法查詢陳某妻子嚴某的相關情況。經查,嚴某沒有工作,但其個人銀行賬戶近年來存在多筆大額資金流動。法官電話聯系嚴某,她辯稱與陳某長期分居,雙方婚姻關系“名存實亡”,并聲稱賬戶內資金均來自父母贈與,與陳某毫無關系。
然而溝通過程中,嚴某言辭閃爍、難以自圓其說。執行法官憑借豐富的實務經驗,敏銳察覺其中必有隱情。于是果斷調整策略,通過系統全面檢索關聯案件,仔細比對資金流水和賬戶往來。
果然,法官發現該建筑公司在多個工程類案件中的項目回款,均按該公司指示匯入嚴某的個人銀行賬戶。這一資金走向模式清晰表明,陳某存在借用嚴某賬戶隱匿資金、規避法院執行的重大嫌疑。
這一關鍵發現成為案件的重要突破口。執行法官迅速行動,依法凍結嚴某名下相關賬戶,并將其傳喚至法院。在接待室,法官有條不紊地向嚴某出示銀行流水、關聯案件法律文書等一系列證據。
“陳某長期、多次借用你的個人賬戶接收建筑公司的工程回款,這一行為已涉嫌刻意隱匿財產、逃避法院生效裁判的執行。根據法律規定,對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若我們進一步查實拒不執行判決、裁定涉嫌犯罪的,將依法移送公安機關處理。”
執行法官嚴肅強調后,進一步警示:“同時提醒你,在調查過程中務必如實陳述事實,若故意作虛假陳述,同樣需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面對清晰的證據和專業的解釋,嚴某從一開始的矢口否認,逐漸轉為沉思,最終承認了其丈夫陳某確曾長期借用其銀行賬戶收取工程款、周轉資金的事實,并表示認識到錯誤,將聯系陳某立即籌款,履行全部還款義務。
當天下午,陳某現身法院,將20萬元欠款及相應利息全部付清,案結事了。
“每一個執行案件背后都有一份期盼,我們多盡一份力,群眾就多一份安心。”執行法官說道。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