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沈慧伶)為深化府院聯動機制,從源頭預防和實質化解行政爭議,近日,湖北省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與區司法局聯合組織召開街道走訪專題會議。區內關東街、佛祖嶺街、花山街、左嶺街、豹澥街、九峰街、龍泉街、濱湖街八大街道司法所負責人齊聚一堂,共同研討提升行政執法水平、協同化解矛盾糾紛的有效路徑。區工委政法委、東湖高新區法院相關負責人出席活動。
此次活動是東湖高新區法院自今年3月啟動行政機關系統性走訪計劃以來的重要一環,旨在通過面對面交流,精準把脈基層行政執法現狀,凝聚司法與行政合力,助推法治政府建設。
會上,東湖高新區法院綜合審判庭副庭長李怡首先通報了法院2025年行政審判工作情況,系統分析了近三年來各街道涉訴案件類型、敗訴情形、負責人出庭應訴、爭議實質化解及涉訴信訪等方面的數據變化與趨勢。針對梳理出的共性問題,她建議各街道應進一步發揮行政復議化解行政爭議的主渠道作用,全面提升行政機關應訴能力,強化自我糾錯意識與能力,持續加強執法規范化建設,不斷鞏固和增強府院聯動工作合力。
在街道代表交流發言環節,各街道結合工作實際,分享了經驗與思考。關東街代表指出,當前行政爭議主要集中在歷史信訪、征地拆遷與安置、違法建設拆除、物業與業委會糾紛、政府信息公開等領域。他表示,街道將在執法中積極推行包容審慎監管,對于存在敗訴風險的案件不回避,主動加強與當事人及法院的溝通,共同研判,力爭實質性化解矛盾。
佛祖嶺街道代表提出,街道在社會治理中既是“防火墻”也是“連心橋”。在源頭預防方面,建議完善開放式決策與社區議事機制,深化“網格化+法治”治理模式;在事中化解環節,應做強街道層面矛盾調處中心,夯實人民調解基礎,有效落實“街道吹哨、部門報到”機制,并堅持負責人定期接訪與包案化解;長效機制建設上,可為基層干部配備“法治參謀”,常態化開展以案釋法培訓,建立風險預警與案件復盤機制。
左嶺街代表分享了六點工作體會,強調要“樹立正確政績觀,注重‘抓前端、治未病’”,同時“主動擔當作為,聚焦定紛止爭目標”,并“強化程序意識,筑牢證據根基”。豹澥街代表談到,近年來街道行政訴訟案件數量有所上升,多涉及信息公開與征地拆遷,且存在重復訴訟現象。為此,必須“牢固樹立依法行政理念,堅持程序與實體并重,同時注重訴求疏導與矛盾前端化解,強化府院聯動及判后反饋機制”。
在自由討論階段,各街道參會代表圍繞行政訴訟應對經驗、創新做法及實踐中的難點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與探討,現場氣氛熱烈。
區工委政法委副處級干部鄧珊珊對后續工作提出要求。她指出,針對政府信息公開、拆遷、拆違、物業與業委會管理等高頻涉訴問題,后續將組織專題培訓研討;各街道在借助外部法律力量的同時,必須加強自身法治能力建設,形成獨立專業的判斷力;要進一步強化與法院的溝通協作,做到信息互通、協調聯動,力爭將更多行政爭議化解在萌芽狀態、化解在訴訟前端。
東湖高新區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程靜在總結發言中闡述了系統性開展行政機關走訪活動的初衷與目標。針對會議梳理出的共性問題和薄弱環節,她提出四點建議:一是進一步樹牢依法行政理念,增強法治思維與法治意識;二是完善行政執法工作機制,全面提升依法行政能力與水平;三是健全容錯糾錯機制,強化自我糾錯的勇氣與能力;四是全面提升出庭應訴能力,展現責任政府的良好形象。
此次八大街道集中走訪研討活動,是東湖高新區法院延伸司法職能、主動服務基層治理的又一次具體實踐。通過系統梳理問題、坦誠交流經驗、共同研判方案,活動有效促進了行政爭議的源頭預防、前端化解和規范處理,為營造東湖高新區國際一流創新生態提供了更加堅實的法治保障。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