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通訊員 朱仙紅謝卓維 葉濃
近期,武漢洪山城管積極踐行 “共情執法”工作理念,將其融入執法全過程,通過聽訴解憂、罰幫并舉、雙向溝通等舉措,破解民生矛盾、助力企業發展、凝聚共建合力,讓城管執法既有“力度”更有“溫度”,成為連接民生需求與城市發展的暖心紐帶。

聽訴解憂:破解施工噪聲“兩難”困局
“夜間施工噪音快把人熬崩潰了!”今年8月,麗島柳園小區居民余先生多次投訴小區附近修路工地夜間施工擾民。了解相關情況后,洪山區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大隊工作人員并沒有直接采取處罰的措施,而是以“摸透實情”為切入點,開展了實地走訪、居民回訪、約談施工方等工作,厘清矛盾根源。
經過多方走訪了解到,該工地為環理工大北港產業園配套道路改造工程,因白天路段限行,建材運輸只能在夜間10點后進行,施工方坦言“夜間作業實屬無奈”。執法人員一邊實地走訪工地周邊,一邊電話回訪居民,并主動約談工地負責人,逐步摸清了背后的“兩難處境”。
“既不能對居民訴求置之不理,也不能讓民生工程陷入停滯。”在充分聽取雙方困難的基礎上,為兼顧居民訴求與民生工程推進,執法隊員積極協調,推動雙方達成折中方案,將建材裝卸點從靠近居民區的柳園路調整至夜間無人辦公的產業園書城路一側,從源頭降低噪音。同時,向居民說明項目公益屬性與施工情況,引導居民換位思考。漸漸地,抱怨轉為理解,一場看似對立的糾紛,在摸透痛點、雙向溝通中得以圓滿化解。

罰幫并舉:為企業紓困注入執法溫情
“之前擔心流程復雜,現在心里踏實了!”9月14日,華中科態城項目負責人胡經理緊握執法隊員李志鵬的手連聲道謝。此前,該項目因夜間樁基施工違反《噪聲污染防治法》被處罰,執法隊員在送達文書時發現,胡經理正為信用修復流程發愁。李志鵬主動放慢節奏,將材料準備、辦理時限、注意事項逐一細致講解,幫企業避免辦理流程困擾。
這樣的“罰后幫扶”并非個例。針對企業受罰后常因不熟悉信用修復流程來回奔波的問題,洪山區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大隊明確“罰幫并舉”原則,處罰前主動說明信用影響,處罰后一次性講清修復路徑,讓企業“一聽就懂、一次辦成”。國慶前夕,原軌道交通11號線某站點項目因遺失處罰文書導致銀行業務卡殼,執法隊員耐心檢索系統補打文書,并協助對接銀行,直至業務辦結,用“將心比心”贏得企業“既講規矩、更懂難處”的稱贊。
雙向溝通:搭建城市共建“理解之橋”
前期,某工地每日清晨不到7點施工,噪音影響了備戰考研的居民李先生。該工地為武漢理工大學馬房山校區西院操場改造工程,是區校共建重點項目,工程進度受關注,而地處居民區的位置又讓擾民投訴頻發,如何平衡工程推進與居民訴求成為難題。
執法隊員沒有單方面下達指令,而是以“雙向溝通”搭建協調平臺,一邊與項目負責人協商調整施工方案,提出“7點后機械作業、7點前人工作業”的折中辦法,一邊多次致電李先生,傾聽訴求、解釋工程情況,在雙方間傳遞信息、彌合分歧。最終,居民與施工方就施工時間、作業方式達成共識,既保障了工程進度,也滿足了居民對安靜環境的需求。“城管主動搭臺溝通,我們和居民互相理解,干活更順暢了!”項目負責人感慨道。
從化解噪聲糾紛到助力企業辦事,從搭建溝通橋梁到凝聚共建合力,洪山區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大隊以“共情”為核,將執法融入民生與發展,用柔性舉措傳遞城市溫度,為洪山區城市治理現代化注入暖心動能。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