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評論員
由武船片堤防改造、江灘環境整治而來,在文脈延綿、生態優美中煥新而生,今年國慶期間正式開放的武昌灣1956公園,整舊如新、新舊相融,大武漢的一張新名片誕生。
有著650多年歷史的長盛川青磚茶,保留渥堆、發酵等70余道傳統工藝,如今,非遺技藝與現代科技結合,生產全自動化、數據化、智能化,品質保障、產能提升相得益彰。
從戰國楚墓出土的菱紋織錦,云夢秦簡記載的絞纈工藝,到“湖北造”玄武巖拉絲織就的五星紅旗登上月球,湖北的紡織產業續寫了一部跨越千年的演進史。
新舊不可簡單二分。在中國傳統文化里,革故鼎新、除舊布新等成語,包含強烈的更替、變革意識,這構成了社會進步發展的大邏輯。但在實踐活動中,新和舊有時也被簡化為對立的兩極,事物發展的復雜性,被不同程度地遮蔽。這些年,我們不斷刷新且日益清晰的一種認知是,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大系統里,新和舊并不割裂,而是相互滲透、共生共進。通過技術賦能、場景重構和生態重塑,很多帶有“舊”特征的資源、資產、產業、商業等,由“閑置存量”轉化為“發展增量”。
有新與舊,就有立與破。習近平總書記說:“不能把手里吃飯的家伙先扔了,結果新的吃飯家伙還沒拿到手,這不行。”回望中國汽車產業的突圍之路,從早年跟跑國際品牌,到如今新能源汽車出口量躍居全球第一,正是把握了立與破的關系,才有了這番成績。這些年,湖北狠抓“三線并進”,推動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背后的考量就是兼顧新與舊、穩與進、當前與長遠,防止畸重畸輕、單兵突進、顧此失彼,打有準備之仗,下彈鋼琴之功,收促發展之效。
破立觀就是一種穩健的發展觀。在決勝收官“十四五”、謀篇布局“十五五”的關鍵歷史節點,回看“十四五”規劃綱要,里面有很多內容都有新舊交替、傳承接續的特征,很多新的舉措謀劃、任務部署,有根有本、有源有脈。“我們對時間的理解,是以百年、千年為計”。從五年規劃的維度看,這一通過一個又一個時間單元,推動一年一年起變化的治國理政重要方式,本身就飽含對時間的深刻理解。有什么樣的時間觀,就會有什么樣的方位感。時間會催生怎樣的作為、醞釀怎樣的生機,破立觀中有密碼,奮進者們寫答案。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