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評論員 杜宇慧
金秋蟹肥,近年來,蟹卡作為一種無需即時提貨、憑卡隨時兌換的形式,逐漸走紅,卻也引來不少消費者的困擾。
銷售時,直播間分明宣傳“滿黃流油”,換來的卻是空殼蟹;花477元買了16只螃蟹,結果2只死亡、14只發臭;太小太輕、貨不對板、無法兌換、維權困難……一張張為方便而設計的蟹卡,使用起來心里七上八下,堪比開盲盒,荒誕的場景引來大量投訴。
有從業者表示,部分商家利用消費者“便宜沒好貨”的心理,請明星、抬價格,營造一種“貴的肯定好”的錯覺。其實,只是從以前的低價吸引,換成了現在的高價陷阱。套路依舊,傷害更深,不僅損害消費者權益,也傷害著整個行業的信譽。
此前,某品牌蟹卡憑借明星代言,迅速走紅,卻在消費者下單后問題頻出,甚至連黃牛都說“蟹差得很”。形象與體驗的巨大落差,讓不少消費者的不滿從產品蔓延至代言人。這樣的代言,猶如一個個謊言,做的是一次性生意,能持續到幾時?
行業的亂象,一個重要原因是缺少統一標準。今年發布的《蘇州陽澄湖大閘蟹質量等級》,將產品劃分為精品、優先、標準三級。但在其他地方,“飽滿度”“滿黃指數”等標簽五花八門,缺乏統一透明的評判體系。從供需來看,不少養殖戶缺乏有效銷售渠道,導致好蟹難賣好價,消費者與生產者之間,仍隔著許多無形之墻。
如何盡早破墻,不僅關乎消費者權益,也牽動著蟹農、經銷商等產業鏈上的每個環節。從整個行業的規范入手,從系統性打破信息差入手,不妨多聽聽消費者的聲音,讓訴求與售后來指明方向。須知,商業本質本身并不復雜,無非“誠信”二字。從“雞排哥”憑真誠態度爆火,到“人生的意義”小店因實誠定價走紅,再到胖東來以至誠服務贏得口碑,事實一再證明“動人以行者,其感必速”的道理。比起倚賴明星代言,不如讓產品自己說話,讓質量說出最有力的無言之言。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