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訊(通訊員羅文文、鄒逸豐)近日獲悉,今年前三季度,武漢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受理專利預審申請3698件,同比增長超三成,9項經預審的發明專利先后斬獲中國專利獎、湖北省高價值專利獎等殊榮,強化知識產權源頭保護成效顯著。
今年以來,武漢以專利預審服務為紐帶,在光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等重點產業領域精準發力,通過專業引領、主動服務、機制創新的“組合拳”,讓高價值專利從“紙上”走向“產線”,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注入鮮活動能。

武漢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官網。
專利預審不是簡單的“快速通道”,而是高價值專利的“孵化搖籃”。為了讓每一件專利都經得起市場和時間的檢驗,武漢保護中心從制度和隊伍兩端發力:出臺《預審質量控制規范》,發布地方標準《專利預審申請規范》,把質量要求細化到申請文件的每一個環節;組建專業預審團隊,采用“主動嵌入送知識+按需定制解難題”的培訓模式,讓預審員既懂技術又懂產業。
在武漢精測電子集團的研發中心,武漢保護中心的預審員和工程師們圍坐在一起,對著“晶圓掃描路徑優化”技術方案反復推敲,從創新點提煉到權利要求界定逐字打磨,最終這項技術不僅快速獲權,還拿下了湖北省高價值專利銀獎。湖北江城芯片中試服務有限公司的半導體封裝技術突破,同樣離不開預審環節的“精雕細琢”,從真空吸附工藝的細節完善到申請文本的邏輯梳理,預審服務讓技術創新順利轉化為獲獎專利,為企業搶占市場先機筑牢根基。
高效服務是打通轉化堵點的關鍵。武漢保護中心主動貼近企業需求,優化預審管理規則,對重點產業、龍頭企業和關鍵項目“精準畫像”,引導企業布局核心專利。武漢精測電子集團借助預審通道,118件發明專利快速落地,構建起覆蓋半導體檢測全流程的技術壁壘,其晶圓外觀檢測產品已批量供應頭部客戶;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在鋼軌打磨、狀態監測等領域的43件專利通過預審加速授權,支撐“鋼管混凝土軌枕技術”入選全國專利轉化優秀案例,讓軌道交通領域的“武漢創新”走向全國。這種“按需對接、快速響應”的服務模式,讓企業創新節奏與市場需求同頻共振,讓好技術更快變成好產品。
獨木難成林,協同合作才能激活創新生態。武漢保護中心積極搭建多方聯動平臺,依托國家發明專利批量預審試點,深入企業車間篩選優質項目,批量預審授權率高達90%;與審協湖北中心建立常態化溝通機制,針對疑難案件共同“會診”,搭建起“預審-實審”的質量橋梁。為助力中小企業成長,武漢保護中心聯合市經信局開展3場專題培訓,探索“專精特新”企業優先預審模式,讓小微企業的創新火苗得到精心呵護。
目前,專利預審已成為武漢培育創新動能的重要抓手。武漢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將持續深耕服務細節,讓每一項創新成果找到落地生根的土壤,以知識產權保護的“硬支撐”,撐起產業升級的“新高度”,為湖北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強勁的創新力量。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