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網廈門11月14日電 題:金雞啼曉,中國電影初心依舊
新華網記者王志艷
11月的鷺島,海風裹挾著熟悉的光影氣息。近日,2025年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在福建廈門舉辦,正逢中國電影誕生雙甲子。從1905年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電影《定軍山》發出破曉之音,到2025年中國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废破鹑虿憽庥奥罚袊娪昂我曰盍Ρ加??

這是2024年9月4日拍攝的廈門市演武大橋附近海面和環島路沿線風光(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答案,深植于一份跨越百廿年的初心里。
作為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將傳統京劇藝術融入影像技術,其基因里便鐫刻著與大眾共鳴的密碼。中國電影自誕生之日起,就將鏡頭對準了人民。
縱觀歷屆金雞獎,從《天云山傳奇》的思想解放,到《我不是藥神》的現實關懷,從《焦裕祿》的楷模禮贊,到《守島人》的平凡堅守,無不印證著“文藝為人民”這顆矢志不渝的初心,反映了這個民族向上向善的精神追求。
秉持這份初心,中國電影一直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尋找著自己的文化坐標。作為展示中國優秀電影的平臺,金雞獎從鼓勵思想解放,到推動類型創作、扶持新人新作,再到增設最佳外語片獎,以愈加開放的姿態,呼應著人民的心聲和時代的需求。
今年,金雞獎與廈門這座“天然影棚”已相擁七載,“全年金雞、全城金雞”的生態已從愿景變為現實。這背后,不僅有產業集聚的“廈門速度”,也有文藝服務人民的“初心溫度”。電影節從殿堂走入街巷,融入城市的肌理,成為中國電影從單一票房經濟,邁向拉動消費、賦能城市、促進交流的多元生態的縮影。
從單聲道戲曲膠片的回響,到多維沉浸的虛擬現實影像,技術載體天翻地覆,但那份“與時代同頻,與人民同心”的創作立場,應始終刻在中國電影的基因里。
這份初心,如同鼓浪嶼的潮聲與金雞啼鳴的交響,深沉而悠遠。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