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視網消息:記者日前從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獲悉,“十四五”時期,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成效顯著,實現“從小到大”的跨越。與“十四五”初期相比,如今中國的機器人產業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體系。
諧波減速器是機器人的核心組件之一。這家位于江蘇蘇州的生產企業今年的產量實現了1倍左右的增長,達到50萬臺。這背后,是這家科技企業核心技術的不斷突破。

這家位于安徽蕪湖的工業機器人生產企業,今年以來在傳統機器人產品產量穩定增長的同時,高端機器人的產量也在快速提升。

不僅是核心組件,如今,我國的機器人產業正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全面發力。在標準上,北京的這家研究所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作為全國機器人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自2021年“十四五”初期成立以來已經發布了131項國家標準,同時在研的國家標準40余項。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徐念沙稱:“總體來看,我國機器人產業已形成覆蓋上游關鍵零部件、中游整機制造、下游集成應用的完整產業鏈體系?!?/p>
機器人行業強化創新驅動 避免行業內卷
記者在采訪中進一步了解到,在我國機器人產業蓬勃發展的同時,多位業內人士也呼吁,行業高質量發展應強化創新驅動,抵制低價競爭。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的機器人企業不應過于集中在一兩個行業賽道,也就是說有些細分行業還是有不少的商機,這樣能更好地避免行業產生內卷。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機器人分會秘書長宋曉剛稱:“我舉一個例子,我們傳統產業造紙行業機器人的應用,自主品牌的占有率不到1%,只有0.7%。要引導支持機器人企業拓展和拓深制造業、服務業的各個應用領域。”

不僅是機器人的應用場景要不斷細分,未來大模型的應用至關重要,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關鍵是“AI+機器人”的融合。

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江磊稱:“全球范圍內來看,目前具身智能數據集是處于極度稀缺的一個環節,大概只有不到100萬條。經過今年一年的努力,我們預計在年底能完成2000萬條整機數據集的收集,成為應當說全球地區最多的一個數據集。”
機器人產業加快國際合作 出口穩步擴大
今年以來,我國機器人行業通過多種渠道擴大國際合作,出口額保持快速增長。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的信息顯示,我國機器人行業出口額由2020年的3.9億美元增至2024年的11.5億美元。今年前三季度,累計出口金額已經達到12.4億美元,同比增長56%。記者注意到,國內機器人企業正通過多元化路徑提升國際競爭力。

宋曉剛稱:“企業積極布局海外市場。國內企業通過并購國外企業、設立海外研發機構或生產基地、構建海外營銷網絡等方式拓展海外市場和提升競爭力。”

今年以來,商務部相關部門牽頭組織了多場機器人產業國際合作活動。在今年6月舉辦的中日機器人產業合作對接會上,共吸引兩百多家中外企業和投資機構在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開展深度對接。11月17日,還將在深圳舉辦中歐機器人產業對接大會,進一步拓寬國際合作渠道,促進全球資源要素高效流動與互利共贏。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