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標題:打通堵點,助民營企業釋放更大創新活力
——細讀“民間投資13條”②
民營企業,科技創新的重要主體——貢獻了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涵蓋了80%以上的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90%以上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科技創新,民營企業也面臨著一些困難——有企業缺乏中試能力,創新成果難以加快走向生產線;有企業實力有限,數字化轉型難以推進。
種種堵點,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隨著“民間投資13條”的落地見效,這些堵點有望被逐步打通。

——聚焦“中試”,為民營企業打通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堵點。
中試,產品大規模量產前的中間試驗,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的重要環節。
過去,囿于人才、資金、科研基礎設施等創新資源不足,部分民營企業存在創新意愿強但創新能力弱的困境。特別是由于中試平臺和中試服務缺乏,一些民營企業難以順利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應用,制約了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
為破除創新瓶頸,《關于進一步促進民間投資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提出兩方面舉措。
一方面,支持民營企業建設重大中試平臺。“產業缺什么技術、技術能不能變成產品,企業最敏銳、最有話語權,這恰恰與中試服務鏈條的定位非常吻合。”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發展司副司長李春芳表示,將強化投資支持,鼓勵民營企業圍繞重點領域和重點產業鏈,在先進制造業集群等進行一體化布局,建設一批具有較強行業帶動力的重大中試平臺。
另一方面,支持國有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面向民營企業開放中試服務。共享試驗設備、應用場景、人才隊伍,構建開放共享的中試生態體系,將為民營企業驗證創新成果提供更大便利,從而加速技術創新的步伐。
——聚焦“數字化”,為中小企業架起轉型升級的橋梁。
對中小企業來說,數字化轉型好處很多。大連有家企業,深耕塑料行業10余年,能耗居高不下。經供電企業“診斷”后,安裝上智能傳感器、物聯網電表,可實時監測設備用電情況、識別無效能耗,動態調節設備運行及工藝參數。通過轉型,2024年企業降低生產能耗約18%,用電成本大為降低。
對中小企業來說,數字化轉型難度也不小。受限于數據匱乏、服務昂貴等因素,不少中小企業面臨“不愿轉、不敢轉、不會轉”的情況,制約了轉型升級和進一步發展。
為此,《若干措施》提出:支持民營龍頭企業、鏈主企業、第三方服務商建設綜合性數字賦能平臺,深入實施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支持更多民營中小企業加快數字化升級改造。“這并非簡單的資金支持,而是著眼長遠,幫助民營中小企業降本增效、加快數字化轉型升級,抓住了當前產業變革的核心,體現了政策舉措的前瞻性。”中國企業聯合會駐會副會長梁彥分析道。
支持民企創新,政策正在接續發力。今年5月20日,民營經濟促進法正式施行,從支持參與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加強創新人才培養、加大創新成果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等方面為民營經濟組織科技創新提供了法治保障。此次“民間投資13條”又提出諸多務實舉措。
期待在政策助力下,更多民營企業向“新”而行,“創”出新活力,“闖”出新優勢,在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廣闊舞臺上大顯身手。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