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二級保護野生鳥類白琵鷺重現大九湖。 (湖北日報通訊員 馬國飛 攝)
湖北日報訊 (記者陳春保、通訊員杜華、馬國飛)11月17日,記者從神農架國家公園候選區科研院獲悉,在本月大九湖國際重要濕地秋季水鳥調查中,驚喜地發現了“飛鳥美人”白琵鷺的身影。白琵鷺在大九湖的此前觀測記錄是在10年之前。
據介紹,本月初,神農架國家公園候選區組織秋季水鳥同步調查專班,對大九湖1號湖至9號湖以及坪塹水庫等5處觀測分區開展調查,共記錄包括白琵鷺、鴛鴦在內的水鳥19種。其中,兩年前首次記錄到的針尾鴨再度現身,數量達7只且雄雌均有,表明該物種在大九湖濕地已經形成相對穩定的種群。
白琵鷺是國家二級保護鳥類,體長可達85厘米,全身白羽,頸長挺拔,嘴部呈琵琶狀,有“飛鳥美人”之稱。據神農架國家公園候選區科研院工程師馬國飛介紹,白琵鷺屬冬候鳥,對棲息環境要求很高,此次在大九湖現身,也從側面反饋出該地濕地生態系統的健康狀態。
大九湖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典型亞高山泥炭蘚沼澤濕地之一,生物多樣性豐富,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通道上名副其實的“鳥類通道”和“重要驛站”。
由于對濕地功能認識不足,大九湖曾經歷種草養畜、采伐木材、圍田種菜等掠奪式開發的“生死考驗”。一度,大九湖濕地水面消失殆盡,季節性淺水湖泊不復存在,森林覆蓋率斷崖式下降,生態系統脆弱,各種野生動植物面臨嚴峻的生存考驗。2006年,大九湖成為國家級濕地公園的時候,當時觀測記錄到的鳥種僅28種。
2012年,省委省政府實施生態移民搬遷工程后,大九湖實施封閉管理,停止一切經營性活動,同時啟動生態修復工程,建設了華中地區第一家“國家濕地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開展水質、土壤和鳥類監測等專項研究。經過多年生態治理,大九湖湖泊和草甸面積大幅增加,濕地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穩定性顯著提升。
如今,大九湖已恢復成為“鳥類天堂”。最新監測數據顯示,大九湖觀測記錄的鳥種達到304種,我國六大鳥類生態類群在這里都有分布。
除白琵鷺之外,白冠長尾雉、中華秋沙鴨、黑鸛、東方白鸛、紅腹角雉、鴛鴦等珍稀鳥類也紛紛重現大九湖。其中,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鴛鴦,2021年和2022年大九湖未記錄到鴛鴦種群,2023—2025年分別記錄到鴛鴦3只、11只和35只,種群數量逐年增多。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