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近日正式對外公布了《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
這是新世紀以來國辦出臺的第一個關于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綱領性文件。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介紹,截至2018年底,包括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教育在內的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已經達到88.8%,已經進入到以內涵發展、提高質量為重點的發展新階段。但是,當前普通高中教育還存在著素質教育實施不夠全面、片面應試教育傾向嚴重、唯分數唯升學率評價教育質量等突出問題,亟需通過推動普通高中育人方式的改革來加以破解和應對。

今后,高中教育將有這些大變化↓↓↓
1
考核內容和方式要變:
綜合實踐學分占比最高
受高考指揮棒的影響,一些學校存在著唯分數、唯升學的問題。因此,必須加快構建科學的教育評價體系。
呂玉剛透露,全國教育大會召開以后,教育部即著手組織有關高校和專家學者,研究制定中小學,也包括普通高中辦學質量評價標準,完善對學校和教師的考核激勵辦法,突出考察學校堅持“五育并舉”,全面培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等方面的情況,切實扭轉單純以升學率評價學校的傾向,“我們期待這個標準能對學校的辦學方向、教育教學起到重要的引領作用,將來也通過這個評價標準引導地方黨政領導,用這個評價標準全面評價學校辦學質量,而不是片面的看升學率。”
此次的《指導意見》針對育人的薄弱環節,也就改進科學文化教育、強化體育鍛煉、加強美育工作、重視勞動教育等方面提出了目標措施和要求,著力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從城鄉學校實際出發,完善綜合素質評價內容和實施辦法,強化對學生愛國情懷、遵紀守法、創新思維、體質達標、審美能力、勞動實踐等方面的全面評價。

據教育部教材局巡視員申繼亮介紹,新的課程進一步強化了對于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要求,“目前在高中課程里,綜合實踐活動學分是14學分,而高中總共畢業學分要求是144分,綜合實踐活動學分占了差不多1/10,是所有科目里占分最高的?!?/p>
2
教學內容和方式要變:
2022年前全面使用新教材,推進選課走班
2017年底,教育部正式印發了修訂后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修訂后的20個課程標準。今年5月份,除了政治、語文、歷史三科之外的高中其他十幾個學科修訂后的教材也已經發布了目錄,普通高中三科教材,就是政治、語文、歷史編寫審查工作也基本結束
為了實施好新課程新教材,《指導意見》提出結合推進高考綜合改革,2022年前全面實施新課程、使用新教材。
據教育部教材局巡視員申繼亮介紹,這次課程結構優化突出的一個重點就是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要和高考綜合改革的需要,歸結起來結構優化、重點突出表現在課程的可選擇性有所增加。
新教材對學校教育帶來了挑戰,比如,原本的坐班授課必須改為走班教學了?!皩W校要有序推進選課走班,依據學科人才培養規律,高校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和學生的興趣特長,因地制宜、有序實施選課走班,滿足不同學生發展需要?!?呂玉剛說,“同時,課堂要積極探索互動式、啟發式、探究式、體驗式的教學方式,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針對一些學校存在的搶趕教學進度,超課標教學,日常測試頻繁和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等問題,進一步完善教學管理規范,嚴格執行教學計劃,強調了市、縣監管責任?!?/p>
3
考試招生制度要變:
不再制定考試大綱
高中階段教育,最后的一關是高考。這也是學校、學生、家長最關心的問題。當前的高考綜合改革,提出要探索“兩依據、一參考”的錄取模式,對普通高中學生的選課走班、教學組織、綜合素質評價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總結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指導意見》分別對加強和改進考試、命題與招生等工作提出了要求。
呂玉剛表示,《指導意見》明確省級統一組織實施的合格性考試應安排在學期末,高一年級學生參加合格性考試的科目原則上不超過4科,維護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而高校招生錄取所需學業水平考試科目實行選擇性考試,由省級統一組織實施。
今后,在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試大綱,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和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命題都要以國家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和高校人才選拔要求為依據,促進教考有效銜接,防止簡單的、片面的考什么就教什么學什么,堅決克服這種傾向。同時從優化考試內容、創新試題形式、科學設置試題難度和加強命題能力建設等方面提出要求,推動提高命題水平。
在錄取方面,要根據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和專業學習基本需要,不斷完善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并把綜合素質評價作為招生錄取的重要參考。
4
保障要到位:
生均經費每年要達到1000元以上
新課程實施和新高考綜合改革對普通高中的師資保障和教學設施保障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所以這次指導意見把強化師資和條件保障作為一個重要方面予以強調。
“為適應選課走班教學需要,將加大編制統籌調配力度,要求于2020年底前完成普通高中教職工編制核定,同時,完善普通高中績效工資管理辦法,在核定績效工資總量時向普通高中予以適當傾斜,并指導學校進一步完善分配辦法。”呂玉剛說,“還要完善經費投入機制,提出各地生均公用經費撥款標準應于2020年達到每生每年1000元以上?!?/p>
據了解,現在全國有30個省區市制定出臺了生均公用經費的撥款標準,其中大部分省份的標準是在800元以上,其中部分省份是在1000元以上,還有個別的省份達到了2000元以上還有部分省份出臺了標準。但也有部分省份標準是400或者500元,難以滿足學校日常的運轉需要。還有個別省份有標準,但是沒有落實到位,經費沒有到學校。這些問題亟需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