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22點55分,四川宜賓市長寧縣發生6.0級地震,之后又分別在珙縣、長寧縣發生5.1級、5.3級余震。昨天下午,當地舉行的抗震救災新聞發布會通報稱,地震已導致13人死亡,220人受傷,當地緊急轉移安置受災群眾52931人。
在安置受災群眾方面,當地采取投親靠友、利用安全避難場所、搭建帳蓬設立集中安置區等多種方式,已緊急協調調運5450頂帳篷和26000床棉被以及大量的方便面、礦泉水等救災物資送到長寧縣和珙縣災區,保障災區居住和生活需要。

在此次地震中受傷的220人中,住院的有153人,包括危重8人,重傷12人,輕傷和輕微傷133人。根據傷員的受傷情況,當地已先后轉送20名危重傷員到市級以上醫療機構進行治療,對危重傷員制訂一對一專家會診治療方案。對家庭無護理人員的傷員,縣鄉還派出專人幫助護理。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次地震災害的傷員救治中,新技術提供了高效的診療支持。昨天下午3點,四川省人民醫院的專家們利用5G城市災難醫學救援系統,將四川省人民醫院和正在進行地震傷員救治的長寧縣中醫院連接起來。

點擊音頻,收聽央廣記者報道
四川應用5G視頻會診救治傷員來自中國之聲00:0002:13
在長寧縣中醫醫院里,四川省人民醫院派出的應急救援隊采用5G城市災難醫學救援系統,對一名71歲的患者進行會診。

現場的彩超檢查通過5G網絡實施傳遞到位于成都的四川省人民醫院,病人的醫學影像、病人體征、病情記錄等大量的信息也通過5G網絡,實時傳回到后方,后方的專家不僅可以實時看到這些檢查結果,還可以根據這些病情資料,及時快速的制定治療方案。
通過遠程會診,專家認為這名患者在地震中內臟輕微受傷,建議進行保守治療。
會診現場 視頻來源:四川電視臺
四川省人民醫院應急辦主任李剛介紹說,5G在應急救治中的作用非常明顯:
“
因為醫療情況的復雜性,有可能我們對一個病人診療的時候,看到大量的檢查,大量影像學的東西。5G可以把我們的影像學、心電圖、心電記錄、超聲,包括我們以后會繼續發展的X光片、CT,都可以做一個實時傳輸,而且在沒有延遲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進行遠程診斷。
”

李剛介紹說,他們的救護車配備了5G城市災難醫學救援系統后,醫護人員在救護車上就可以對病人進行心電圖、彩超等檢查,檢查數據可以實時傳送到后方。這樣病人一旦送到醫院后,就可以立即進行手術,為搶救病人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
在5G的演示下,我們可以看到前方,由后方專家來指導前方基層醫院醫生來一步一步做手術,在完善之后都可以實現。到目前為止,我們可以做到影像實時傳輸,這樣對全面了解病人病情,根據這些獲得的資料來做出綜合更準確判斷,為病人制定一個最全面最優化的治療方案,能夠起到重要作用。在未來一定可以作為手術的演示、指導,甚至就是我在這兒指導前方的手術。
”

在此次地震中,5G救護車發揮了及時而重要的作用。救護人員能夠利用5G醫療設備第一時間完成驗血、心電圖、B超等一系列檢查,并通過5G網絡將醫學影像、病人體征、病情記錄等大量生命信息實時回傳到醫院,實現院前院內無縫聯動,快速制定搶救方案,提前進行術前準備,大大縮短搶救響應時間。“前移”急救場景,為病人爭取更大生機。
5G急救車內視頻
5G+醫療技術的應用,突破了時間和空間限制,不僅在這種災難環境下讓醫療救助事半功倍,同時在非災難環境下也能有效的幫助百姓縮短就醫路程,實現遠程診療,讓百姓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醫療資源服務,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醫療資源不均衡和局部醫療資源緊缺的問題。
此次賑災是5G在醫療健康領域新的應用,5G在醫療領域或許還有更多。
“5G+醫療健康”九大應用場景
場景一:無線監測
通過生命體征監測儀或可穿戴智能設備對患者的血壓、血糖、心率等進行實時、持續的監測,并將這些體征數據通過無線通信的方式傳輸給醫護人員。
場景二:遠程診斷
利用通信網絡系統,邀請方醫療機構通過向受邀方醫療機構提供病患臨床及CR、DR影像資料,由受邀方出具診斷報告。
場景三:遠程會診
借助通信網絡,邀請方和受邀方通過遠程視頻系統共享醫學資料,對患者的病情進行會診診治。
場景四:移動查房
醫生在查房過程中使用手持移動終端通過無線網絡聯接醫療信息系統,實現電子病歷的實時輸入、查詢或修改,以及醫療檢查報告快速調閱的一種查房形式。
場景五:虛擬示教培訓
青年醫生借助VR/AR設備,在培訓專家的遠程或現場指導下,可以進行相關的醫學治療操作。手術虛擬示教培訓成為醫院提升青年醫生技能的重要手段。
場景六:移動急救
急救人員、救護車、應急指揮中心和醫院之間通過相互溝通協作開展的醫療急救服務。
場景七:導航定位
院內導航是就診指引,根據患者的需要實時顯示掛號處、就診室、檢查檢驗室、繳費處等信息,并為其制定到達路線,縮短患者找尋時間,提高患者就診體驗。
場景八:遠程機器人超聲
基于通信、傳感器和機器人技術,由醫療專家根據患者端的視頻和力反饋信息,遠程操控機器人開展的超聲檢查醫療服務。
場景九:遠程機器人手術
同遠程機器人超聲類似,遠程手術也是基于通信、傳感器和機器人技術,由醫療專家根據手術室的視頻和反饋信息,遠程操控機器人開展手術治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