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動現場。 通訊員供圖
活動現場。 通訊員供圖
活動現場。 通訊員供圖
活動現場。 通訊員供圖
活動現場。 通訊員供圖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黨時軒、但興竹)桃灼時分開盛宴,仙境茶鄉迎客來。4月6日,第二屆“武當山茶”茶旅活動月“茶緣中外·飛云留香”專場在擂鼓鎮護駕村明家灣茶園和西河村拉開帷幕。
此次活動分為初采新茶、云端賞茶、茶藝表演、現場炒茶、禪茶插花和茶企展銷六個篇章。
活動在歡快的文藝表演中拉開序幕。隨著鏡頭的切換,現場觀眾從大銀幕中“穿越千年”,來到了如夢如幻的明家灣茶園。在這里,邂逅先楚羋月公主、茶圣陸羽、詩人陸游,聽他們從上古先秦茶起源講起,將中國茶發于神農,聞于魯周公,興盛于唐宋,普及于現代的中國千年茶歷史、茶文化、茶精神娓娓道來。
天下茶人是一家,四方來客盡嫣然。熱鬧的茶園里來自華中科技大學的國際留學生們正在研學,在茶農的帶領下她們眼隨心動、手隨眼移,一捏一提間,一顆顆嫩綠的茶芽滑入簍中,盡情感受來自“東方樹葉”的神奇魅力。俄羅斯留學生愛玲邊打卡拍照邊激動地說:“茶山太美啦!茶葉太香啦!我愛中國茶、我愛中國!”
經過一番勞作,茶農和外國留學生們采摘的清明茶被直升機空運到主會場交由“武當山茶”制茶大師和茶藝師們現場炒制、泡飲。搖青、殺青、揉捻、提香;放茶、注水、聞香、品茶,留學生跟著制茶師傅學炒茶,跟茶藝師學品茶,感受一杯“中國茶”中氤氳著的文化自信和文化魅力。
通過今天采茶、炒茶活動,使中外留學生們能近距離接觸中國茶文化,感受茶文化,不僅能增進不同國家和地區學生之間的感情,也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并融入文化環境,同時也是在傳播中國文化、傳遞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竹山縣縣委常委、副縣長范奇說道。
竹山縣位于秦巴山腹地、武當山南麓,處于北緯30度世界級優質茶葉“黃金”產業帶,是中國天然氧吧、武當山茶的核心產區。竹山優越的自然環境、豐富的礦物元素,賦予了竹山茶葉“香高、色綠、味醇”的高貴品質,茶葉平均含硒量0.06㎎/kg、最高含量0.73㎎/kg,高于富硒茶標準的3.5倍,先后被授予中國高香型生態綠茶之鄉、全國重點產茶大縣、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和全國茶葉科技助農示范縣域等稱號。
近年來,竹山堅持把茶葉作為“一縣一品”綠色低碳支柱產業和鄉村振興的主導產業來抓,全縣生態茶園面積已突破30萬畝,其中高標準茶園12.2萬畝,智慧茶園1.5萬畝,2023年全縣干茶產量近1.2萬噸,綜合產值突破50億元,20萬茶農年均增收7200余元。
據悉,此次“茶緣中外·飛云留香”專場活動是竹山縣第二屆“武當山茶”茶旅活動月系列活動之一,4月初至5月下旬,還將陸續在城關鎮、寶豐鎮等地舉辦“春風十里·茶山相遇”戶外徒步活動、“香遇龍井·醉美茶園”山地自行車賽等系列茶旅活動,一幅產業興、鄉村美、農民富的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竹山茶高貴不貴,竹山茶人可信可親,竹山茶園處處是景。我們誠摯邀請全國各地知茶愛茶的朋友,隨時做客竹山,來一場茶旅融合、人茶合一的別樣體驗,用源頭山泉水泡一壺竹山早春茶,樂在山水間,醉在桃源里,美在時光中!”竹山縣縣委副書記、縣長王麗媛發出誠摯的邀約。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