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鄒景根、徐光意)端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是我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今年端午節恰逢“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十堰市鄖西縣傳統非遺民俗換上文旅新裝,以市民游客喜聞樂見的形式進古鎮、進商圈、進景區、進社區,讓市民游客在沉浸式的互動體驗中品味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感受端午民俗的獨特韻味。

鄖西縣低碳文化街區三弦館《織女回鄉》表演現場。通訊員 供圖
“天上的銀河是星星,地上的天河是愛河,天河就在俺鄖西,鄖西演繹了牛郎織女的傳說……”6月6日,鄖西縣老北街低碳文化街區三弦館里坐滿了觀眾,一場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鄖西三弦《織女回鄉》表演正在上演,彈唱不停,喝彩不斷,現場氣氛一浪高過一浪。
“每到節假日,我們都會在這里公開表演,讓非遺文化在每一個傳統節日‘潮’起來,也為節日增添點兒氛圍。”鄖西縣鄖劇團副團長張久政介紹,端午節期間,他們除了在老北街三弦館演出,還會“送戲下鄉”,讓老百姓在家門口也能感受到非遺文化的魅力。
鄖西三弦是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經過近200年的融合與發展,形成了以鄖西地方小曲為主、交融陜西民間清曲、河南大調曲子特點,是一項極具地方魅力的民間彈唱藝術,《織女回鄉》《丹水橘鄉》《天河兩岸閃銀輝》《紅軍買饃記》等曲目成為群眾傳唱的經典。
端午到,香包俏。在湖北口回族鄉,已有60年刺繡經歷的馬平珍老師刺繡的香囊、荷包、繡球等各類手工藝品擺滿小院,各種漂亮、吉祥如意的繡品深受大家的追捧和喜愛,很多外地人都慕名前來購買。面對愛好者的“討教”,她總會詳細地介紹繡線、繡布、繡針、繡香包等常用工具,手把手地向他們傳授基礎針法。

傳統手工香包成為端午節的新寵。通訊員 供圖
端午節的餐桌上,花饃也是必不可少的美食。在老北街乞巧花饃店,前來訂購花饃的游客絡繹不絕?!岸宋绻澥切←溫S收后的第一個節日,花饃除了對親人的思念,還飽含豐收的喜悅?!逼蚯苫x項目第四代傳承人盧蕓介紹,乞巧花饃被評為縣級非遺項目,已注冊了“乞巧花饃”品牌,他們設計的幾款端午主題的花饃糕點很受歡迎。

傳統老手藝人帶領學生制作手工粽子現場。通訊員 供圖
端午期間,采艾蒿、做香囊、觀看非遺傳承人的精彩表演……多彩活動匯集成一場場充滿煙火氣的市集、舞臺、游園,營造互動式的節俗體驗新場景,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吸引游客“拾趣”端午,為游客帶來別具一格的新體驗。
近年來,鄖西縣登錄入檔的非遺資源有民間文學、民間音樂、民間舞蹈、民間技藝、戲曲、民俗等十大類1000余項,其中列入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1項、省級4項、市級17項、縣級128項。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