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陸彧)2024年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10周年,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丹江口市肩負“一庫碧水永續北送”的政治責任。筆者6月11日獲悉,丹江口市政協將“文明河流”建設作為“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的必答題,全力開展“守水護水政協委員在行動”,發揮委員專長、帶動界別群眾,當好祖國“守井人”,在分層分類“一線協商”中凝聚發展共識、匯聚綠色動力。

丹江口市政協在浪河鎮浪河口村開展“一線協商”鄉村民意懇談會。 通訊員 供圖

龍山鎮龍山咀村開展“守水護水政協委員在行動” 活動。 通訊員 供圖
“守水護水”成就“靠水吃水”
綠色和發展,必然同題共答、相得益彰。市政協精準施策開展“六進”行動,分行業、分界別進行“一線協商”,在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路徑中凝聚高水平保護共識。
好山好水產好桔,丹江口是我國北緣最大的優質柑桔生產基地。“桔園在庫區邊上,配方肥可以減少氮磷流失,還可以采用桔園生草技術物理殺蟲……”市政協常委、水之源農產品產銷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杰作為“本土專家”,經常在田間地頭與村民協商桔園生態管護。針對村民愁銷路的問題,他先后與俄羅斯、中亞五國等建立業務聯系,讓4000多萬斤武當蜜桔走出國門,成為庫區桔農致富“金果果”。

丹江口市政協開展“助力產業振興、締造茶旅小鎮”一線協商活動。 通訊員 供圖
丹江口也是“武當山茶”湖北省名牌農產品主產區。一杯“武當山茶”,蘊藏著好山好水的靈氣,也飽含著庫區產業振興的希望。市政協以“委員守水護水”“委員助力鄉村振興”等行動為抓手,助推“兩山”理論轉化為生動實踐。為拓寬茶葉產品銷路,市政協多次實地調研,開展“締造茶旅小鎮”一線協商,幫助達成銷售協議500萬元;邀請武漢市丹江口商會為文旅融合獻計出力,鏈接“湖北文旅推介官”等網絡大V宣傳茶旅小鎮,首期視頻播放量超43萬次,慕名前往茶園的游客絡繹不絕。
“節能減排、綠色低碳,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命線。我承諾堅決不讓一滴污水進入河庫!”在湖北安泰藥業公司召開的“守水護水委員在行動”懇談會上,市政協常委、該企業負責人聞文態度堅決地說。在市政協十一屆三次全會上,他代表“生命健康產業園”企業,提交了關于發展低碳循環經濟的提案,把“一線協商”成果轉化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一庫碧水,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的金字招牌。作為一名從業30年的資深文旅人,市政協常委、市旅游協會秘書長孟凡敬將“一線協商”帶進文旅行業。她帶領團隊向游客講述南水北調移民故事、水都綠色發展故事、“守井人”忠誠守護“中國好水”的感人故事。市政協委員、錦龍文化傳媒負責人陳晨奔走在秀美山水間,短視頻登上新華網、央視網等平臺,吸引八方游客……在吃上“綠水青山生態飯”的同時,她們正一步一個腳印地踐行著守井人的承諾。
“小水滴”匯聚“守井”大能量
“守水護水是天大的事”。通過“一線協商”,這份光榮的使命擔當,伴隨著群眾的共謀共建共享,正走進千家萬戶。
六里坪鎮政協活動小組在走訪中了解到村民茶余飯后缺少休閑場所的問題,就組織召開了一場共建“口袋公園”院場會。張海洲、史俊等6名委員結合該村農旅融合構想,幫助設計“武當太極”規劃圖,主動捐款捐物6000余元。“都是為咱老百姓著想,我們自己也得跟上!”64歲有著42年黨齡的劉運剛表態,愿意把1000多平方米的宅基地讓出來。
委員帶動、黨員示范,帶動村民義務投工投勞,“口袋公園”建成投用,已成為村民幸福新樂園。公園不遠處有一片“政協委員共同締造生態林”,480余棵池杉由住丹十堰政協委員、市政協委員和群眾共同栽種。所用地塊也是由3戶家庭出讓宅基地。“共同締造綠色家園”一周管護制度,成為政協委員與村民們的美好約定。

開展“小手拉大手 守水護水 我們在行動”活動。 通訊員 供圖
三官殿街道蔡灣村依托政協委員共商共謀,創新建立“積分存折”制度,激勵家庭參與垃圾分類、巡河護水、節水愛水等活動,以活動換積分、以積分兌獎品;在浪河鎮浪河口村,自從政協委員到村里開展“家庭清潔無磷從我做起”一線協商后,家庭主婦們爭當“巧婦”,養成買洗護用品先看標簽的好習慣;均州路街道王家營社區聯合政協委員,組織家庭開展“小手拉大手”“小水滴”志愿服務,清理河岸垃圾的同時向未成年人講述南水潤北方的故事,培育愛黨愛國愛家鄉的小小“守井人”……
黨建引領貫穿協商全過程,36個鎮辦及界別活動小組、15個委員工作室、224名市政協委員“躬身入局”,圍繞全市污水零直排“頭號工程”、小流域治理、家庭節水等40個協商項目開展一線協商,問民需、聚眾智、幫實事,將協商民主的觸角延伸到群眾家門口。委員們發揮各自優勢,帶動界別群眾開展“凈岸護水”“小水滴”志愿服務等活動270場次8100余人次,倡揚“人人都是守井人”理念。“一線協商”與“共同締造”互融互促、雙向奔赴,逐漸吹開萬千綠色家園之花。
“水文章”締結“生態果”
為讓委員做到心中有數、言之有據,市政協組織委員觀摩丹江口庫區水質安全保障指揮中心,直觀感受水質保護科技化、智慧化發展的深刻變革,對全市上下萬眾一心守水護水更加充滿了信心。市政協、市紀委監委組成聯合調研組,組織委員對6家單位落實守水護水主體責任進行調研監督,通過“一線協商”收集意見建議,對反饋交辦的8個重點問題整改情況進行回頭看。市政協對全市13家政府組成部門落實守水護水責任進行民主評議,市紀檢監委根據評議結果重點督辦。

政協委員調研污水零直排工程。 通訊員 供圖
一次次專題調研、民主監督和一線協商,轉化為一件件提案建議,一條條綠色發展的“金點子”。市政協圍繞污水零直排工程、畜禽養殖革命、廁所革命等深入調研,形成《推廣生態養殖模式,助力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協商報告,為市委市政府提供決策參考。委員們圍繞生態文明建設方面提出提案33件,占總提案數的32.7%。《關于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建設綠色低碳發展新水都的建議》,因為有“言”值、含“綠”量高,由市委主要領導領銜督辦。有關加大流域治理、生態修復、水質保護、打擊非法涉水行為的提案,推進市政府實施水質安全補短板“十大工程”,持續開展環保突出問題排查整改。一線協商成果的轉化,充分體現政協智囊團的作用。
為不斷做大守水護水“朋友圈”,2024年3月,市政協邀請陜西省白河縣、河南省淅川縣以及十堰市鄖西縣、鄖陽區、張灣區政協相聚水都,協商通過《丹江口庫區六縣(市、區)政協委員“守水護水”丹江口共識》,共畫“同飲一江水 共當守井人”最大同心圓。
綠水長流,青山作證;只此青綠,向水而興。當前,隨著“守水護水政協委員在行動”的深入推進,“一線協商 共同締造”已成為委員高質量履職的好平臺。人民政協報以《我們都是守井人》為題,推介報道丹江口市政協通過“一線協商”同題共答、同頻共振。“一線協商 共同締造”,正源源不斷為丹江口市“文明河流”建設聚大勢、賦動能、添活力、譜新篇。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