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柯勇 余小娟 陳婷婷)“公司設董事會,董事會成員3至5人,從股東中選舉產生。設董事長一人,由董事會依法選舉產生,每屆任期三年………”。連日來 由房縣城關鎮人民政府牽頭,城關鎮社區(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為股東,整合社區(村)閑置的資產、資源,集體抱團發展,正在謀化成立房縣民眾聯合發展商貿有限公司,釋放著蓬勃向上的發展活力。
近年來,城關鎮堅持培育以“櫻桃長廊+黃酒小鎮+集體公司”等持色產業當家,統籌推進“傳統產業煥新、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從而增強產業發展新動能、塑造產業競爭新優勢,盡享新質生產力 “紅利”。
從一塊“田”看“新興產業壯大”之變
端午期間,在房縣八里旺櫻桃種植專業合作社櫻桃種植大棚,看到這里的櫻桃跟其它的櫻桃有所不同,品種百花百樣。負責人李建明告訴筆者,這個大棚種植的櫻桃其實是和四川大學團隊合作的中試基地,有14個品種,通過引進多個品種的櫻桃進行研究,來延長櫻桃的采摘期。
走進八里村,農戶們的房前屋后、田邊地角都栽植著櫻桃樹。提起櫻桃,村民王術林介紹說,“過去,我家只種玉米和稻谷,年景好時勉強能維持個肚兒圓。村兩委多次上門耐心做工作,讓我家改種櫻桃和蔬菜,如今我家年收入達2萬多元?!彼f:“在當地他家的櫻桃樹算是較少的,有些農戶家中有10畝以上的櫻桃樹,一年光賣櫻桃的收入就可以達到10萬元以上的農戶比較普遍?!?/p>
20多年前,全村曾發展櫻桃近千畝,通過“三元嫁接”小范圍種出“杜氏大櫻桃”,但因種植技術不成熟,本地氣候差異制約,這種來自大山的“大櫻桃”,一直未能推廣開。千畝櫻桃樹,被砍得所剩無幾。正在大家為產業發展一籌莫展的時候,兩個人的接力重傳承改變八里村櫻桃產業的命運可沒少“折騰”。一位叫馮家洪,他可謂是櫻桃產業的領航者,2002年,他發展櫻桃60多畝;一位叫李建明,他是科技創新者,2013年,他回鄉創業,通過采集野櫻桃種子育苗,用砧木進行嫁接,終于選育出適宜本地氣候條件生長的新品種——“八里旺”櫻桃。以櫻桃產業馮家宏、李建民為代表的新型職業農民,不僅傳承了傳統產業,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先后成立了廬陵王、八里望櫻桃種植銷售等專業合作社,形成“黨支部+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電商”產業發展模式,鞏固“萬畝櫻桃·十里長廊”項目,擦亮“房縣櫻桃”國家地理標志品牌,推廣櫻桃規模化標準化種植,櫻桃成熟期間,專業合作社組織果農統一標準采摘、市場保護價收購。2015年以來,成功舉辦三屆櫻桃花節和十屆櫻桃采摘節;與四川農業大學簽訂櫻桃種植科技合作戰略協議,新建高標準櫻桃示范園,發展櫻桃10000余畝,輻射帶動周邊7個社區(村)。今年櫻桃節,吸引游客10萬余人次,櫻桃銷售收入6000多萬元,綜合旅游收入過億元。
在三海村運林家庭農場,成片的桃林映入眼簾,一顆顆套著果袋的冬桃綴滿枝頭,四處彌漫著桃子的香甜氣息。農場主陳運林在桃樹下忙著摘桃、裝筐、運送,游客們在桃園里拍照,體驗采摘樂趣。
2015年,陳運林成立家庭農場,流轉210畝土地,種植優質水稻和特色瓜果。他搭建大棚,從外地引進蜜桃、甜柿、冬棗、冬桃、葡萄等10多個品種,建設觀光采摘園。從3月到現在,每周都有來采摘的游客?!标愡\林介紹,下一步計劃將家庭農場打造成服務功能完善的休閑場所,讓游客在這里吃農家飯菜、喝原汁黃酒、摘生態水果,帶動更多村民就業增收。全鎮像三海村運林種植養殖家庭農場達100多家。
從一碗“水”看“傳統產業煥新”之效
在209國道與谷竹高速在此交匯的城關鎮炳公、三海村,翠綠的山腳下簇擁一棟棟庸派樓房,村中酒香撲鼻,酒旗飄揚,一幅“水村山郭酒旗風”的詩意畫卷生動展現。
“以前出門在外打工,總會擔心家里的老人小孩,現在在家就可以掙錢,而且比以前掙得更多?!睅啄昵埃T祥春聽說村里發展黃酒產業,她決定回家釀酒創業。如今,三海村譚祥春家的“老虎醉”黃酒供不應求,深受顧客喜愛。在譚祥春家斜對面不遠的“譚學云黃酒坊”,地上擺滿了酒缸,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濃濃的酒香。儲物間里,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酒壺、酒壇琳瑯滿目,忙得不亦樂乎,每天都有游客慕名前來品嘗她釀制的黃酒,看著一壺壺黃酒被游客裝車帶走,她心里好的樂滋滋的。譚學云告訴筆者她在2017年開始賣酒,靠門上過來的人賣黃酒,現在加入了山海宴黃酒合作社,不僅酒賣得很好,而且還發酒缸、鋁合金盒子、鋁合金案板,這些器備規定了做黃酒的標準,并且有專門的檢查小組專門檢查質量問題。
雖然房縣黃酒近年來頻頻出彩,但“低小散亂”的經營方式,一直困擾著產業發展?!胺靠h黃酒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處在‘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窘境。以前,城關鎮制作黃酒多以小作坊、散戶為主,按照相關政策,小作坊生產的“房縣黃酒”只能在當地銷售,或者委托親戚朋友代售,不能進商超,發展受限。
如何規范小作坊生產,做大做強房縣黃酒產業,促進農戶增收致富?近年來,該鎮以廬陵王酒莊、忠和酒業等龍頭企業為支撐,以黃酒合作社鏈接到戶為抓手,實行大證管小證,一證管多坊,支持家庭農場、手工作坊等新型市場主體,種植糯稻超千畝,改造標準化黃酒作坊100余戶,做到“八統一”(統一地產糯米、統一地產小曲、統一釀酒工藝、統一釀酒器具、統一質量標準、統一包裝標識、統一品牌宣傳、統一銷售定價),培植譚學云、鄧平、譚祥春等一批黃酒釀造大戶建設“酒坊+合作社+電商”黃酒體驗館。目前,全鎮年產黃酒1000萬公斤以上,年銷售額過千萬元,戶均增收2萬元以上。以廬陵王酒莊、忠和酒業等龍頭企業為支撐,在三海村規劃建設黃酒研發基地,著力打造“三海黃酒小鎮”,探索“黃酒+文旅”多業態模式,大力發展特色民宿產業,充分發掘文旅游資源稟賦,推進農文旅深度融合,引導農戶發展特色鄉村民宿,開設黃酒市集、兒童樂園、美食街區等,打造房縣黃酒產業集聚中心,建設集特色產業、休閑度假、森林康養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從一條“路”看“未來產業培育”之新
“社區給村民分紅,要感謝黨的政策好??!今年我們家分了3000元,這個錢,我準備給家里換個冰箱?!背顷P鎮小西關社區村民許光群拿著分紅款,高興得合不攏嘴。這是該社區著力推進經營性資產確權到戶和農村集體股份合作制改革,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村民變股東,連續給股民發放分紅的第2年,去年每股分紅200元,今年每股漲至250元,最多的一戶拿到了3000元,惠及股民1147人,545戶,共發放紅利60萬余元。
資源有限,創新無限。近年來,城關鎮始終突出黨建引領和組織推動,堅持從實際出發,結合各村資源稟賦,積極探索“黨建+X”多種模式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黨建+組織“強保障”。社區著力優化班子隊伍結構,建立“社區大黨委+網格(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四級組織構架。黨建+資源整合”活經濟。對集體所有的社區舊辦公場所、校舍、廠房、房屋和不適宜耕種的田地、荒山、荒坡等閑置資源,積極整合、盤活,通過建設市場、門面和廠房等,自主經營或對外出租房屋、設備等,賺取租金及管理使用費,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后勁不斷增強。如今小西關全資投資的一個引進蘭歐品牌過來經營蘭歐酒店,年收租金116萬元,下西關盛世花園通過資源入股,僅此一項年集體經濟可均增收在40萬元 ,東關自主經營+合作經營門面出租、白路集輸配送中心等場所,年集體經濟收入均在50萬元。黨建+集體公司”促規范?!碧剿饕陨鐓^為單位統一成立村級集體資產經營管理公司,由村(社區)黨組織領辦,實現村(社區)黨組織對集體資產、資源、資金的集中統一調配和規范經營管理,有效推動了村級集體經濟健康發展。黨建+待遇“激活力”。探索建立社區集體經濟發展與干部獎勵報酬掛鉤機制,執行“基本報酬+績效補貼+集體經濟創收獎勵+參保補助”的方式落實社區干部崗位補貼,激勵村干部在推動社區集體經濟發展上履職盡責、奮勇爭先,社區集體經濟發展邁上高質量軌道。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