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顧珊 艾照云 肖新紅)入夏以來,丹江口市蒿坪鎮尚家店村一條困擾村民多年的生產路,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蛻變。筆者6月19日獲悉,為破解基礎設施落后與資金短缺的雙重難題,該村運用共同締造理念,創造性提出“以工換物”的解決方案,推進機耕路建設,構建了“干群同心共謀劃、擼起袖子一起干”的基層治理新局面。
以“工”破局 共同締造尋新徑
尚家店村馬家溝片區有49戶172人,村里的一條主要機耕路年久失修,雨季一來,道路泥濘不堪,嚴重影響村民出行。
“我們能不能自己動手,把村里的機耕路修好?”4月26日,在該村首場共同締造院場會上,村民田貴華提出建議。自4月下旬全市開展共同締造試點村建設工作以來,尚家店村作為蒿坪鎮首批2個共同締造試點村之一,切實集聚眾智群力,為鄉村治理謀良策干實事。
筑路要錢,錢從哪來?大伙粗略估算,至少需要20余萬元的建設費,而村組又沒有集體收入。
“我們有錢出錢,沒錢出力,大家看咋樣?”村民小組理事會會長馬興娥提議,大家紛紛表示支持。可是經過最大動員以及在外成功人士捐贈,依然還差5萬元的水泥經費。
正當眾人一籌莫展之時,有村民提議:“村里在推進高標準農田治理項目,他們有水泥、缺勞力,咱們能不能用勞動去交換他們的水泥?”這個想法讓所有人眼前一亮。于是,村民小組理事會主要成員立即與該項目負責人進行了溝通,雙方達成一致意見:用300個義務工兌換5萬元的水泥,且項目方無償提供攪拌設備供修路使用。這一做法既有效緩解了資金壓力,又激發了村民參與鄉村建設的熱情,實現了人力與物資的有效轉換。
團隊協作 群策群力修好路
“我們自己建設的路,自己商量勞動分組,干得更開心!”參加道路建設的村民楊玉林感慨道。
關于機耕路建設村民達成共識——外出不能回來的農戶出資,在家能參與建設的出力。農戶投勞采取“兩班制”的方式,一組村民在高標準農田治理項目上務工,一組村民在機耕路建設上投勞。“我是泥瓦工,聽說要修路了,我推掉外面的活就趕回來了。”村民衡桃成興奮地說。
全長1390米的機耕路建設工程采取分段同步推進,村民按年齡、住址、技術水平等因素分為3個班組,錯開施工,老中青搭配,各展所長。
在建路過程中,村民們既團結協作又相互監督,昔日的難題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迎刃而解。
以點帶面 掀起共治新高潮
隨著道路建設的推進,村民們參與共同締造美麗家園的熱情更加高了。
“我們千萬不能上身穿西裝,下身還穿短褲,要全身搭配得體。”5月27日,在推進筑路的院場會上,該村黨支部書記皮興紅用形象的比喻引導村民把環境衛生整治與道路建設一同推進。
“是啊!路馬上就建好了,咱們自家的環境衛生也得跟上!”村民代表說道。
說干就干。村民們利用因天氣原因不能施工的時間,自發行動起來,堆齊柴禾、整理雜物,徹底清理房前屋后的衛生死角。村民齊心協力,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尚家店村‘以工換物’的模式完全源自群眾的自發行動,不僅有效解決了村莊建設的實際困難,更重要的是激發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蒿坪鎮黨委書記謝霞在該鎮共同締造大會上總結道。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