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王厚兵、李梓涵、劉焱)7月8日至10日,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砼心筑夢火焰藍志愿服務隊深入十堰市張灣區黃龍鎮黃龍灘村,開展了一場主題為“筑夢黃龍,綠建未來”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以青春之名,書寫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共謀和美鄉村發展藍圖
7月8日清晨,志愿服務隊指導教師王厚兵與黃龍灘村支部委員會展開了深入對接,雙方圍繞如何利用學生專業知識賦能鄉村建設展開了熱烈討論。王厚兵老師強調,實踐團隊將緊密結合黃龍灘村的實際情況,以專業知識為筆,共繪和美鄉村發展新藍圖。

參觀黃龍鎮歷史文化展館。 通訊員 供圖
同日,值此中國共產黨成立103周年之際,師生團隊在政府黨建辦余主任的陪同下,踏上了一場追尋紅色足跡的旅程。他們參觀了黃龍古鎮政治生活館、歷史文化館及黃州會館,通過珍貴的歷史圖片、詳實的文獻資料,深刻領略了黃龍古鎮的輝煌過往與革命精神。此次紅色之旅不僅加深了師生們對古鎮歷史的認識,更激發了學子們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的堅定決心。
綠色建筑理念點亮鄉村未來
9日上午,團隊成員張海波、趙志浩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綠色建筑推廣宣講會。他們緊密結合黃龍古鎮的實際需求,向村民們普及了綠色建筑的重要性及其環保理念,有效激發了村民們的環保意識與參與熱情。宣講過程中,村民們積極響應,紛紛表示將踐行綠色生活方式,共同守護美好家園。

和美鄉村建設研討。 通訊員 供圖

綠色建筑、和美鄉村宣講。 通訊員 供圖
專業力量賦能古建新生
10日上午,在指導教師甘汶可的精心指導下,風景園林與建筑裝飾技術專業的學生們將專業知識與黃龍古鎮特色資源深度融合,對黃龍古街97號民居修繕工程進行了精細的實地測繪與科學的景觀設計。
實地測繪。 通訊員 供圖
他們通過細致的測繪與分析,不僅深入了解了古建筑在材料選擇、結構設計等方面的獨特魅力,了解了木材的精選與加工、斗拱與檐口的精巧構造、以及雕刻繪畫所蘊含的文化寓意等,讓成員們深刻感受到仿古建筑所承載的厚重歷史與文化底蘊,更為其未來的鄉村建設和文化遺產保護與修繕提供了寶貴的科學數據和技術支持。

垃圾清理。 通訊員 供圖
午后,陽光熾熱,實踐團隊卻熱情不減。他們投入到黃龍灘古建筑群的垃圾清理與分類工作中,分工明確,協作默契。大家亦熱火朝天,或彎腰撿拾,或揮動掃帚,或徒手拔草,盡管汗水浸濕了衣衫,卻掩蓋不住臉上洋溢的笑容和眼中的光芒。此次活動不僅美化了鄉村環境,更彰顯了團隊成員的團結協作精神與環保意識。
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綻放
三天的實踐活動讓團隊成員深刻理解了鄉村振興戰略的內涵和意義,深刻體會到了鄉村振興的蓬勃生機與無限可能。同學們紛紛表示,此次“三下鄉”活動不僅讓他們將所學專業知識應用于實踐之中,更在實踐中增長了見識、鍛煉了能力、錘煉了品格。同學們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堅定的信念投身到未來的學習與工作中去,為鄉村振興、為美麗中國建設貢獻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此次“筑夢黃龍,綠建未來”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不僅展示了建筑工程學院學子的青春風采與專業素養,更傳遞了新時代青年對鄉村振興事業的深切關注與堅定支持。他們以實際行動踐行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為黃龍灘村的和美鄉村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希望。
黃龍古鎮之行不僅是一次歷史文化的學習之旅,更是一次精神的傳承與心靈的洗禮。師生們深入基層,貼近鄉村,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實踐緊密結合,在實踐中學習、在體驗中成長,續寫著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新篇章。實踐團隊將以此次經歷為新的起點,積極投身于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偉大事業中,用所學專業知識為歷史遺址的煥發新生貢獻力量,用實際行動詮釋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精神,為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和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