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劉睿)“今天我們勝訴了,感謝法官……我相信正義永遠不會遲到,感謝大家。”王瀧(化名)在社交賬號上向關注自己的網友“報告”案件進展。
但就在半個月前,王瀧因法院“未準許”其復制庭審錄像而在自己的社交平臺賬號上發布“負面”信息,并對著鏡頭說:“法官拒絕給我庭審錄像,你細品”。
王瀧的態度為何如此“反轉”?這正是法院干警秉承和踐行“如我在訴”的司法理念實質性化解矛盾糾紛所產生的積極效果。
一件企業不服仲裁裁決提起的訴訟
“法院要依法對訴訟當事人負責。下一次庭審前,名單上所有工人及工資數額,法庭將會一一核實。”法官敲響法槌,宣布第一次庭審休庭。
湖北某工程公司承建房縣某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后,又將部分項目分包給王瀧、林放(化名),但未簽訂書面承包合同。2021年10月—2022年12月期間,王、林二人分別組織工人在該項目工地施工。因未及時支付工人工資,2024年2月2日,施工班組的工人向房縣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經房縣仲裁委裁決,該工程公司作為工程總承包方應清償林放等21人工資總計1387800元;剩余吳某等7位申請人,因未配合房縣勞動保障監察大隊作調查詢問筆錄,也未提交相應證據材料,故未予以支持其要求的工資報酬。
房縣仲裁委文書送達后,王瀧、林放等人申請執行,但公司不服裁決結果向法院提起了勞動爭議之訴。房縣法院受理后在庭審時發現,原仲裁“一百多萬欠薪”確實是將工資款和工程款混在了一起。
“截至2024年7月,公司及相關負責人一共給我這個施工班組99萬元,包括工人工資及材料款。我們優先支付的是材料款,其次才是工人工資,現在材料款都還欠著幾十萬呢!”——林放在庭審時告訴法官,他們是包工包料接下來的工程,因該老舊小區改造項目還未竣工驗收,公司先行支付的99萬元里有40萬元是直接打給了材料供貨商,另經自己名下賬戶支付了214481元材料款,剩下的部分才是結算給工人的工資。王瀧稱,他也是一樣的情況,他的班組里實際尚有4名工人工資沒有付清。
“必須先解決農民工兄弟的工資問題”
“工資款和工程款應分別進行結算。另外,農民工工資到底還有多少沒有支付?”法官當庭發問。在仲裁階段,工人里就有無法證明其在該工程項目上干活的情況,這讓承辦法官第一時間意識到,想要實質性化解矛盾,農民工兄弟的工錢必須經核實后才能發放到位。
而工程公司在庭審結束后一再強調:“公司是依據形成的建筑工程施工合同關系而向林放等人支付的工程款。工資應該向林放等承包工程的人要,而不是直接找公司要。”
“我們小包工頭還沒結算之前連材料款都包不住,哪來的錢給工人發工資,工人的錢找你們總發包方要不會錯!”眼看又要吵起來,法官進行了直擊心靈地發問:“一邊是等著給工人發工資的‘班頭’,一邊是企業等著‘解封’賬戶,都不是沒事兒干的人,先商量好把咱工人工資給解決了,都同意嗎?”庭審時不同意調解、爭執激烈的兩方,此時卻都默契地默認了法官的這番話。
府院攜手“破局” 調解現場會實質解紛
害怕拿不到工錢的班頭王瀧在第一次庭審當晚在“抖音”向網友介紹案情、互動開庭感受,事后他告訴法官,他覺得社會公眾關心的事情會更加“透明”。
其實,案涉幾十人群體性農民工工資,府、院早已聯動。政法委牽頭,公安、仲裁委協同查明勞動者身份,核實30名工人是否確在該項目提供勞動;法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將所有當事人傳喚到庭依次詢問,通過與公安交流對證筆錄情況,明確涉案工人工資數額;住建局暫時凍結該工程項目剩余工程款,并補設農民工資專門賬戶保障后續支付工人工資;同時核查是否有虛報人數、工資單造假等情況,如涉及虛假訴訟,法院也將依法予以處罰,并視嚴重情況程度追究相關當事人責任。
一系列“組合拳”作用下,8月15日,在法院主持的第四次調解時,雙方當事人自愿達成協議:原告工程公司自愿同意在協議簽訂當日向被告林放(林放班組)支付農民工工資200000元。支付后,林放應在5日內向方某等20人付清所欠工資;原告工程公司自愿同意支付王瀧班組工人工資共計192000元(上述款項已經于訴訟期間付清);原、被告均自愿同意林放班組、王瀧班組的工程款在與工程公司結算后另行處理。該起勞動糾紛終于在原定于8月22日的第二次庭審前以雙方握手言和而告一段落。
直擊民生“痛點”實現多方“共贏”
在審理涉及民營企業解除勞動合同、追索經濟補償、拖欠工資、追索加班費等勞動爭議案件時,如何合理平衡企業與勞動者利益關系,使雙方發展共贏?
2024年7月,上述勞動爭議糾紛進入訴訟程序后,房縣法院第一時間研判該案屬“四類案件”,不僅有群體信訪矛盾隱患,對企業穩定生產也會造成極大影響。在審理過程中,合議庭對企業經濟影響情況進行全面評估,最終認定影響等級為“黃級”(較大影響)。在縣委政法委的支持下,法院主動協調公安、勞動人事仲裁等部門,始終堅持發揮司法裁判的規范、引導和保障功能,合理平衡雙方權益,確保糾紛妥善化解,實現了政治效果、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機統一。今年以來,房縣法院對894件涉企案件進行了評估,經濟影響雙向分級評估率達100%,涉企案件執行到位金額6200余萬元。
房縣法院還堅持謙抑、審慎、善意司法理念,依法審慎采取強制措施,禁止超標查封扣押凍結,履行后及時解封民營企業財產,幫助企業復工復產,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創新創業熱情。今年2月,成功化解某民營企業40余起系列執行案件,職工拿到工資、民營企業重獲生機、為40余位職工要到“辛苦錢”過年,既促進了企業有效復產,也兼顧了債權人、勞動者權益,實現了多方共贏。
在探索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過程中,房縣法院交出這樣一份答卷:對涉企案件一律啟動探索“涉企案件經濟影響‘雙向分級’評估制度”和“涉民營企業自動履行后信用修復激勵機制”,最大限度降低訴訟活動對企業運營影響的同時,依法依規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這兩項生動實踐也讓房縣法院連續兩年入選湖北省優化營商環境“先行區”創建試點、省定試點改革事項,是房縣法院直面司法發展出現的新挑戰,深入踐行“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政治責任,助力轄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使命擔當。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