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何沛然 李一凡)9月1日上午,國家藝術基金2024年度人才培養資助項目“文旅融合的武當民俗藝術數字化文創產品設計”在湖北汽車工業學院開班。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藝術處處長王軍、十堰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凌吉先、十堰市社科聯副主席溫明,學校黨委副書記李濤、武當文化研究與傳播中心主任楊立志以及兄弟高校、行業協會、合作企事業單位代表等20余位領導嘉賓出席開班儀式。學校相關職能部門、二級學院負責人,師生代表,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30名培訓班學員共同參加開班式。

開班儀式現場。通訊員 供圖
開班式上,李濤代表學校致歡迎辭,表示自建校以來,學校始終扎根荊楚大地,深度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緊緊依托地方豐富文旅資源,持續強化學科專業協調發展和統籌規劃,不斷推進新工科、新文科建設,先后建成了武當文化研究與傳播中心、十堰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等致力于地方文化研究、挖掘和保護的智庫。學校將全力支持項目的實施,為學員們提供最優質的教學資源和最完善的服務保障,希望學員們珍惜難得的學習機會,通過系統深入的學習和實踐,不僅在數字化文創產品設計能力上有所提升,更在對武當文化的理解、認識和熱愛上有所飛躍,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和藝術設計創作中,為武當文旅事業和文創產業乃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貢獻力量。

開班儀式現場。通訊員 供圖
王軍在講話時指出,武當民俗藝術作為武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悠久,內涵深邃,蘊含著豐富的“道”文化、太和文化以及生命美學精神。武當文化藝術在現代如何創新,是當前發展武當文旅事業的重點議題之一。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為文創產品帶來了更廣闊的傳播渠道、更豐富的表現形式和更個性化的體驗。希望學員們通過此次培訓,運用數字化技術,將武當民俗藝術與現代設計相結合,打造出具有時代特色和文化內涵的文創產品,為武當文旅事業發展注入新的更強大的活力。
開班式上還舉行了“武當文化藝術研究中心”授牌儀式。據悉,《文旅融合的武當民俗藝術數字化文創產品設計》藝術人才培訓項目聚焦文旅融合、民俗藝術數字化和文創設計等重要內容,探索數字智能技術與文創設計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培訓班將舉行30天的集中授課(包括調研實踐),涵蓋《武當民俗藝術的主要類型與文化特色》《文旅融合視域下武當民俗藝術的傳承路徑》《武當民俗藝術設計元素挖掘》《武當民俗藝術的數字庫文創設計平臺建設路徑》《武當文化助推數字文創發展新路徑》等課程。參訓學員將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完成個人設計作品和創作方案,由學校匯編成冊,并于2025年2月底舉辦“文旅融合的武當民俗藝術數字化文創產品設計作品展覽”。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