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孫雯雯)9月4日,筆者走進十堰市張灣區方灘鄉文武溝村,屋舍儼然,綠樹環繞。文武溝村口,一條孔子語錄長廊格外引人注目。“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圣塑像、文武聽泉等景觀交融相織,向過往村民們講述著文武溝村特色鮮明的地方文化。
文武溝村是是孔子后裔在十堰市最為集中的一個村,現居住有孔子第73到76代傳人。近年來,文武溝村將“仁者愛人、克己復禮”的思想融入基層社會治理,在黨建引領下,通過禮治和德治等推動村莊發展,逐步形成了團結友愛、鄰里和諧的良好氛圍,構建出“黨建引領、文化賦能、村民共建”的多元共治格局。
紅色引擎激活文化基因
為激活孔子文化基因,教導村里的年輕人繼續傳承孔子的仁義孝德文化,文武溝村充分發揮黨建“紅色引擎”作用,支部靠前引領,把準發展方向。在文武溝村歷任黨支部書記的帶領下,進一步梳理文武溝村孔氏家族歷史脈絡,集中建設奇石文化園、孔氏私塾等景觀、景點,進一步豐富孔子文化陣地。

孔子雕像。通訊員 供圖
孔氏私塾,是文武溝宣傳政策、學習孔子文化的一個堅實陣地。文武溝借助孔氏私塾開展系列學習活動,穿漢服、寫毛筆字、讀孔子語錄……
孔子文化凝聚著人心鄉情,也影響著文武溝村的百姓。在多年的言傳身教和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文武溝村培育出了“誠信、德孝、勤儉、和善、感恩”的文明鄉風,村民們互幫互助,團結友愛,鮮少聽說村里有人發生矛盾沖突。“誰家有困難,大家都來幫忙”是文武溝村鄰里關系的真實映照。
文化力量驅動村莊治理
文武溝村村民在孔子文化的沁潤下,鄉風文明向善向好,大家參與村莊建設的積極性越來越高,涌現出了孔令陽、孔令峽、孔令凱等群眾骨干。今年,文武溝村搶抓“共同締造”契機,以五組為試點,通過發動群眾出謀劃策,“用工本地找、材料就地取、資金大家籌”,共同解決了群眾反映的一個又一個“急難愁盼”問題,探索出了一條“黨建引領、文化賦能”基層治理新模式。

道路綠化修繕。通訊員 供圖
路修好了,葡萄架子搭起來了,健身器材安裝好了……看著這一樁樁、一件件事情的解決。黨員孔令旭不禁感嘆道:“真是不容易啊,這兩年村子變化大,回到村里的人明顯多了起來。”
在文武溝村黨支部的帶領和孔子文化的影響下,村民們自發參與道路建設,黨員群眾紛紛投工投勞,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幣3.2萬余元、讓地0.6畝。此外,文武溝村還利用工程建設契機開展土地治理、排污設施安裝、環境整治等,實現了“腸梗阻、窄坑顛、臟亂差”向“安全、通達、凈美”新蝶變。
文藝活動點亮精神家園
如今,村莊發展步入“快車道”,通村公路、養老照料中心等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越來越多的人回到故里、尋根問祖,賡續綿延千年的文脈香火。

文藝表演活動。通訊員 供圖
鄉村大舞臺是村民們休閑娛樂,交口稱贊的一個好地方。大舞臺一建起來,文藝達人孔祥寶、孔令芬、溫基娥可有了用武之地,村里成立了文藝隊,將黨的好政策、村里的新風尚寫進山歌歌詞中,在鄉村廣場舞上進行傳唱,在春節、元宵等節日舉辦“咱們的村晚”。
鄉村大舞臺、文化活動室、籃球場里,村民們或亭下乘涼,夜話家常,或輕松運動,舒緩壓力,靜謐的村莊從此有了更豐富活躍的生命律動。
從“人丁稀少”到“門庭若市”,從“留住文化”到“地方創生”,文武溝村正在向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上穩步前行。
下一步,文武溝村將進一步深耕孔子文化,盤活現有文化資源,開展系列文化活動,探索文旅農融合發展模式,通過鄉村旅游與鄉村文化資源的關聯互動和創新發展,有效推動鄉村文化振興進而助力鄉村振興。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