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李鎮海 夏宇)“別看地上啥都沒有,地下可藏著寶呢!”在竹溪縣雙竹林場遼葉湖村林下天麻種植基地,負責人孫浩戴著手套,邊刨土邊介紹,林下肥沃的土壤種天麻,每畝可收2000斤至5000斤鮮天麻,按12元每斤算,每畝產值可達2.4萬元以上。
遼葉湖村森林覆蓋率97%,林下肥沃的腐質土壤十分適宜天麻生長,該村靠山探索發展林下天麻種植等產業。2023年,該村100余畝天麻產值達300余萬元,帶動村里110多戶村民在天麻基地務工掙錢,每人一天100元到120元。
這是十堰市興綠增效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十堰市堅持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擴綠、護綠前提下,深化林權制度改革,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協同發展。
深化集體林權制度。全市共發放林權證43.02萬本,面積2198萬畝,涉及27.19萬戶,185.66萬人。累計流轉林地273萬畝,抵押林地36萬畝,抵押貸款6.6億元。培育家庭林場、專業大戶、林業合作社、林業企業等林業新型經營主體1300余個,2家企業產值過億元。堅持國儲林項目和林業碳匯項目一體謀劃、一體推進,積極探索綠色金融、碳匯造林,全市累計爭取發放綠色貸款3.57億元。
發展木本油料。該市按照“保任務、創特色、抓重點、全開花”的思路,逐步形成北部油橄欖產業帶、南部油茶產業帶。截至目前,全市木本油料基地面積145萬畝,其中油橄欖10萬畝、油茶22萬畝,其它113萬畝;年產量5500噸,產值約16億元;培育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省級重點龍頭企業17家;產業涉及104個鄉鎮、703個村,帶動1.8萬戶農戶實現增收。
發展林下經濟。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突破性發展林下種植、養殖、林產品采集加工,形成以“林+藥”“林+茶”“林+旅”“林+森林康養”等多種模式的林下經濟、產業發展格局。截至目前,全市林下經濟經營面積達751.63萬畝,從事林下經濟人口69.1萬人,參與林下經濟的農民人均年增收1.8萬元;培育國家級龍頭企業2家,省級龍頭企業40家。
發展森林康養。堅持森林康養與林下經濟融合發展,全市共創建國家級森林康養示范基地26家,市級示范基地41家。全力打造“詩經故里、花田酒溪”“女媧圣地、康養九華”“遇見漢江、橄綠鄖陽”等特色康養基地5家。加強林業與文旅、衛健等部門溝通協作,房縣花田酒溪、竹溪八卦山、竹山九華山等醫養結合項目建設取得新進展。
十堰市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湯宏介紹,未來將繼續堅定“擴綠增美、護綠增質、興綠增效”工作思路,深化林權制度改革,積極深入探索拓展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進一步向林下要空間、要產業、要效益,推動十堰由林業大市邁向林業強市。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