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劉大印、陳雷)“在政法各單位共同努力、積極探索下,隨州政法業務協同辦案平臺運行平穩,打破了政法各單位之間的‘信息孤島’,實現了跨部門送案、受案‘零時差’‘秒流轉’和刑事案件‘偵、捕、訴、判、執’等執法司法業務的閉環運行,助推了真正意義上的政法協同辦案。這說明隨州在政法業務協同辦案平臺建設和應用方面取得積極成效,走在了全省前列。”近日,湖北省委政法委副書記魏月明在隨州市檢察院觀摩了隨州政法業務協同辦案平臺全流程演示后,對平臺的建設和應用工作給予充分肯定。
政法業務協同辦案平臺(以下簡稱協同平臺)是湖北省委政法委牽頭搭建的重要信息化應用系統,旨在實現政法機關刑事案件等業務的網絡協同辦理,以及信息系統數據標準化、流程規范化、信息共享化,減少資源浪費,避免造成“信息孤島”。
自2020年被納入全省政法業務協同辦案系統應用試點地區以來,隨州市檢察機關在市委政法委和省檢察院領導下,把推進協同平臺建設和應用作為貫徹大數據戰略、提高辦案效率、強化數字賦能、助力檢察工作現代化的有力抓手,成立以黨組書記、檢察長為組長,分管副檢察長為副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試點工作專班,明確專責人員,加強與公安、法院等部門的溝通銜接,協同解決平臺建設應用中遇到的相關問題,積極助推協同平臺在全市落地見效。
完善網絡系統 打通網上協同辦案的“高速公路”
實現政法協同辦案,首先需要打破政法各單位之間的“信息壁壘”,實現政法各單位網絡聯通、業務協同、案件信息共享,讓“偵、捕、訴、判”等執法司法業務閉環運行。
據市檢察院信息技術部門負責人介紹,為盡快打通網上協同辦案的“高速路”,全市檢察機關充分用好政法信息化“1234工程”檢察項目和智慧檢務建設基礎設施,迅速完善政法協同試點檢察環節信息化平臺。
積極爭取省檢察院支持,投入資金300萬元,在市檢察院辦公樓十五樓整體規劃設計建設政法大數據中心和政法業務協同辦案平臺第一期項目,形成涵蓋政法調度指揮、視頻會議、“三遠”項目、指揮中心等多種功能相融合的政法業務協同辦案平臺。
積極與政法各部門溝通協調,籌措資金1200萬元,開展與平臺配套的軟硬件建設。先后完成了機房改造,建成湖北前列、隨州首家冷通道微模塊集成化數據中心機房;完成了互聯網、檢察內網、工作網等“三網改造”工程,所有網絡線路實現光纖連接;“三網”運行實現全物理隔離,網絡運行環境更加高效穩定安全,可實時對接政法專網。
積極爭取省政府批準,籌建湖北省檢察機關政法協同指揮中心(隨州基地)項目。針對曾都區檢察院信息化基礎薄弱,無信息化辦案場所、無指揮中心、缺乏硬件設施等制約全市政法業務協同辦案平臺建設的重要瓶頸問題,爭取省檢察院、市委、區委支持,以資產置換方式,省市兩級院支持配套建設資金,啟動曾都區檢察院“新兩房”建設。
加強專業技術人員的引進和培訓,選調計算機專業人才4名,解決人才短缺問題,加強技術支撐。主動加強網絡安全管理和風險防控,組織開展政法協同相關工作人員網絡安全培訓,規范業務辦理流程。安排專人定期對協同平臺相關軟硬件設施開展巡檢,發現問題及時跟進解決。
積極先行先試 為平臺落地見效積累“檢察經驗”
路打通了,接下來該怎么走?2020年底,全省檢察機關工作網尚未全部建成,檢察統一業務應用系統2.0尚未上線。為探索經驗,在市委政法委和省檢察院領導下,隨州市檢察院先行先試,按照實現“偵辦快、案件輕、流轉快、易終結”的刑事案件優先適用系統辦理的要求,積極探索在檢察統一業務應用系統1.5上進行試運行,逐步積累線上協同辦案經驗。
2021年10月,隨州政法業務協同辦案平臺開始全面上線試運行。為確保平臺順利運行,市檢察院積極爭取省檢察院技術保障,針對政法協同線上辦案中遇到的具體問題,邀請省檢察院相關負責人通過遠程討論系統對隨州檢察機關開展業務指導和培訓工作,確保檢察業務應用系統2.0精準對接政法業務協同辦案平臺。
為確保線上辦案質量,市檢察院積極開展同步質量監測,采取線上線下全程監測方式,對發現的32個程序性問題逐一加以解決;堅持“一周一上報”“實時溝通”等工作機制,每周總結案件辦理情況及平臺使用建議,對于涉及系統設計的問題,及時與技術支持公司溝通,向市委政法委報告并協調解決。
同時,加強與公安、法院、司法行政等政法各部門的溝通銜接,統一規范案件推送標準,建立線上流轉先行、線下同步跟進工作銜接機制。協調政法各單位指定專人對案件信息和電子卷宗等案件材料進行逐案審查,實現跨部門送受案“秒流轉”,提高司法辦案效率。據統計,開展線上辦案以來,與傳統受送案方式相比,平均每件次可節省約3小時,協同平臺在助力提升辦案效率方面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推進“單軌制”運行 讓辦案跑出“加速度”
所謂“單軌制”,就是刑事案件從公安機關立案偵查、檢察院審查起訴、法院審理裁判均依托刑事案件智能輔助辦理系統實現全流程網上辦理,案件所有電子卷宗材料隨辦案進程在網上流轉,紙質卷宗不再隨案移送,改變了以往“案件數據線上傳,紙質卷宗線下交”的“雙軌制”模式,真正實現了“線上接受卷宗,網上閱卷辦案”的單軌辦案流程。采用“單軌制”辦案模式,可憑借科技賦能,提高辦案效率,降低司法成本。
2023年2月,協同平臺“單軌制”在隨州全面試運行。
作為隨州市協同平臺“單軌制”運行的牽頭單位,隨州市檢察院在市委政法委領導和政法各單位的支持協作下,積極探索,大力推進“單軌制”規范高效運行。
成立由案件管理辦公室牽頭、相關業務部門參與的工作專班,負責收集、上報“單軌制”試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如電子卷宗質量不高、證據材料缺失、非紙質材料如何流轉等,提出優化運行的意見建議70余條。組織政法各單位召開碰頭會議4次,專題研究運行中遇到的難點堵點,推動達成共識、解決難題。
在此基礎上,牽頭制定《隨州市政法業務協同平臺危險駕駛案件“單軌制”試運行規范》《隨州市政法業務協同平臺到期(法定刑三年以下)案件“單軌制”試運行規范》《隨州市政法業務協同平臺案件受理標準》,明確相關案件證據標準,推動危險駕駛等輕罪案件辦案效率持續提升。
今年8月份,廣水市政法機關在辦理一起危險駕駛案時,公安機關偵查完畢后,通過協同平臺“一鍵秒傳”移送到廣水市檢察院,檢察院審結完畢,“零時差”送案至法院,到法院開庭判決,該案辦理前后僅用了12天。
“以前公檢法各部門之間的辦案業務銜接主要通過‘人工跑腿’的方式實現,現在依托協同平臺實時流轉相關法律文書,大大提高了辦案效率。”廣水市檢察院刑事檢察部門的辦案人員表示。
這是協同平臺“單軌制”運行以來,隨州政法機關從傳統“面對面”辦案向線上“鍵對鍵”辦案轉變的一個縮影。目前,全市檢察機關已實現“危險駕駛”“盜竊(普通)”等輕罪案件全流程“單軌制”運行。
強化質量監控 打通平臺運行的“難點堵點”
“按照傳統的線下辦案模式,存在瑕疵或缺少的案件材料可以在后期整理紙質卷宗時再補充完善。而按照‘單軌制’線上辦案模式,案件辦理完成后,案件材料即被固定,沒有修正瑕疵或錯誤的渠道。這就意味著‘單軌制’辦案的容錯率更小、辦案標準更嚴,給刑事案件辦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市檢察院案件管理部門負責人介紹。
如何確保平臺運行不梗阻、無堵點?為了預防文書“小瑕疵”引發案件流轉受阻和司法責任“大隱患”,隨州檢察機關堅持雙向精準發力。一方面,為防止因檢察環節材料不全而影響辦案效率和下一環節審查期限,案件管理部門主動加強對法律文書及附件材料及時上傳的監控,并對上傳的法律文書是否符合要求開展實質審查并及時提醒檢察官。另一方面,辦案部門同步督促檢察官規范辦案,部門流程監管員每日對檢察官制作法律文書及附件進行巡查,辦案組書記員強化對文書及材料的準確性、完整性的核對工作,確保文書質量。
通過強化案件質量監控,檢察環節的案件法律文書質量得到明顯提高,線上材料更加完整準確,辦案風險得以及時消除,案件內部運行更加順暢貫通。
用好數據資源 讓平臺運行“活起來”
在推進協同平臺“單軌制”運行的過程中,隨州檢察機關還注重發掘協同平臺的數據資源優勢,強化與政法各單位之間的監督制約和協作配合,努力打破“信息孤島”,確保平臺運行“活起來”。
針對司法辦案實踐中存在的線索發現難、移交難等問題,全市檢察機關合理運用協同平臺線上辦案的數字化、信息化特點,提升線索發現和線索移交效率,把“單軌制”大數據資源與偵查監督、審判監督、執行監督、行政檢察、司法救助等檢察業務充分聯通起來,推動法律監督工作朝著數字化方向發展。
廣水市檢察院努力拓展協同平臺應用范圍,指導辦案檢察官對批準逮捕、一審公訴案件和提前介入重大復雜案件等開展實時監督,針對個別案卷材料不完整等情況,啟動線上調閱程序,開展偵查活動監督,有效避免了偵查違法情況,倒逼辦案人員更加注重程序和實體規范。
另外,目前隨州檢察機關已初步研發完成取保候審違法法律監督等子模型,后期將把子模型并入協同平臺上的偵查監督與協作配合大模型中,利用協同平臺“單軌制”大數據資源推動法律監督工作提質增效。
推進考評引導 強化數字賦能
為推進平臺深度應用,隨州市檢察院結合落實司法責任制,牽頭制定了《隨州市政法協同平臺“單軌制”工作考評辦法》,對檢察官適用“單軌制”情況予以量化考核,激勵檢察官積極適用“單軌制”辦理案件,提升辦案質效。
“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目前業務部門的檢察官充分認識到‘單軌制’運行的重要意義,逐漸適應了數字化辦案的發展趨勢,各項工作正有序開展。在危險駕駛、盜竊(普通)案件‘單軌制’試運行穩定成熟后,我們將組織編發具有典型意義的‘單軌制’案例,做好‘單軌制’運行工作的經驗總結和品牌塑造,持續推動線上辦案規范高效運行,讓案件辦理跑出‘加速度’,為群眾提供更加便捷優質的檢察服務。”隨州市檢察院相關負責人表示。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