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百年華誕)總導演團隊揭秘建黨百年文藝演出 將拍成電影永流傳
中新網北京7月2日電 (記者 應妮)1日晚播出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文藝演出,毫無懸念鎖定網絡熱搜?;趾氲奈杳?、澎湃的激情、繽紛的歌舞、璀璨的焰火……大型情景史詩《偉大征程》迅速占據社交媒體熱搜榜,收獲好評。而這背后,是主創團隊一年多的策劃和演職人員三個多月的封閉排練。記者日前采訪導演團隊以及演員代表,揭秘他們背后的故事。
——主屏多大?震撼視效源自高科技
舞臺上的主屏174米長,29.5米高,接近12層樓的高度。
近千人合唱團演唱《怒吼吧黃河》,橫貫整個巨型屏幕出現黃河波浪滔天的畫面,效果十分震撼。
大屏震撼再現了抗美援朝的激戰場面,密集的子彈和炮火。借助舞臺上的機械翻屏和六個大型鋼架,所有戰士組合成一座永不可攀的高山,舞蹈家黃豆豆在9米高的翻屏上,還原了當年上甘嶺戰場“為了勝利,向我開炮”的場景。副總導演沙曉嵐說,“這一幕綜合運用了多媒體、威亞、AR、燈光、音響等各方面技術,從而合成了視覺亮點?!?/p>
從風吹麥浪的閑適,到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再到香港、澳門回歸祖國的歡慶時刻,這塊巨屏以清晰宏大的成像,讓觀眾如同身臨其境;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南水北調、北煤南運等重大國家工程,形象的地理坐標和動態運行路線在屏幕上呈現,令人一目了然。
但是,震撼視效背后,視頻制作的數量和難度前所未有。演出總導演陳維亞解釋,這個屏幕的比例是1:6,而平時的視頻比例都是16:9,“這意味著所有的原始標清素材,要能在這塊屏幕上播放,就得重新調整。整個視頻團隊巨大的工作量是在修復,再重新拍攝,做成特殊比例的一個個素材?!?/p>
——舞臺多長?把二百米跑道拉直
整個舞臺最大尺寸縱向200米,深度100米。從舞臺一側到另一側,相當于在平時操場上二百米的環形跑道跑一圈。
舞臺兩邊還各有一個戲劇舞臺,覺醒年代的片段再現,遵義會議現場,閩寧鎮、十八洞村的脫貧攻堅故事,抗擊新冠疫情等戲劇表演部分,都是在這兩個戲劇舞臺上完成的。“戲劇舞臺的直徑是20米”,舞美總設計之一孫天衛表示,20米在200米的舞臺上看起來沒有什么,但是國家大劇院舞臺的臺口也就是18米,“相當于臺上有兩個國家大劇院的舞臺。”
他介紹,后方基礎舞臺長80米,其妙處在于九米高的臺階實際是通過機械裝置組合起來,中間四塊可以向上掀起。在情景交響歌舞《人民至上》中,當屏幕上的大飛機停下,掀開的臺階如同打開的后艙門,軍人和醫護涌出來,完美實現人屏互動;兩邊各兩塊臺階則是能夠配合演出需求推出來,在場地實現360度旋轉。
在最后篇章的鼓樂歌舞中,全場騰空100面鼓,一面直徑10米的大鼓也在舞臺中央緩緩升起,帶著9名演員進行360度旋轉,這是依靠一個巨大的機械臂來完成的。直徑16米、重達10噸的巨大黨徽冉冉上升,各種元素不僅呼應建黨百年主題,其尺寸更要與巨大的舞臺相協調。
大雨是效果?索降是雜技?這都是真的!
情景舞蹈《黨旗在我心中》抗震救災片段中,舞臺上落下瓢潑大雨。事實上,這不是刻意制造出的效果,而是此前帶觀眾彩排演出時的真實畫面。衣服濕透的演員們堅持在雨中完成了表演,這場不期而遇的暴雨,反而為表演增添了一份真實的力量。導演組當即決定要把這段大雨中的黨旗高揚的畫面,剪輯到正式演出時的晚會中,“這種真實感很了不起,是特效做不出來的。雨水、淚水、汗水流淌在演員臉上,一定能流進觀眾心里。”陳維亞說。
情景歌舞《強軍戰歌》在熱搜上被網友點名“太燃了”。其中的繩索速降獲贊“帥爆了!”陸軍第82集團軍某特戰旅副政治教導員徐曉杰向記者解密了背后的艱辛:首先,部隊平時實戰訓練的索降高度大概是15米,而鳥巢索降的高度經激光筆測算達47米。遠超平時訓練高度帶來的直接問題,就是增加了繩子、手套的磨損,以及各種鎖具裝備的發熱情況。為此,部隊做了大量實驗,僅手套就前后試驗了七種,繩索則根據不同直徑、材質和品牌,經過各種調整,雖然突破了多年來的訓練極限,但最終確認可以在鳥巢這樣的高度完成動作。
另一個難點是密度比較大。在部隊訓練,索降一組最多一兩個人,間距會非常大。而在鳥巢的表演,因為種種條件限制,人員間隔縮小到78.5厘米,僅一臂之長。為克服這一困難,官兵從調整索降速度、增加第二代保險繩等方法,保證了演出訓練的絕對安全。
——近8000名演員,最小7歲最大73歲
陳維亞介紹,此次參加演出的演員不到八千人,是歷年來大型晚會中人數最少的一次。
年齡最大的是73歲的京劇藝術家趙葆秀,她在戲曲節目《激情歲月》中開腔,寶刀不老,嗓音依舊醇厚飽滿;年齡最小的則是僅7歲的彝族小姑娘馬英杰,她和七個小伙伴們一起帶來了《唱支山歌給黨聽》,天籟般的童聲令觀眾陶醉。
在南昌起義、紅軍長征、抗美援朝,還有搶險救災、全民抗疫等節目中,都有部隊官兵的身影。駐京部隊某部領隊王崢向記者表示,“我們是參演人數最多的一個團隊,也是參與節目最多的一個團隊,同樣也是唯一一支由自己演繹自己的團隊?!?/p>
戰士們基本都是零基礎,為了能匹配專業演員的水平,王崢所在團隊研究了20多種訓練方法,包括為每名戰士、每個動作做了示范卡,針對動作變換發圖示卡、明白卡,全面提升官兵排演水平。在開場的盛典,有200名戰士提前半小時就要備場,他們以雕塑群像的方式在原地紋絲不動,“訓練過程中,我們以‘一小時定位不倒、一小時表情不變’的標準來要求戰士們?!?/p>
——室外戲劇表演營造情景融入
在這臺演出打頭陣的《破曉》,再現了《覺醒年代》“南陳北李”相約建黨的名場面,直接上了熱搜“南陳北李破防了”,不少網友感慨“太好哭了”。于和偉、張桐分別飾演陳獨秀和李大釗。如何用短短一段臺詞打動觀眾,如何在室外的國家體育場來觀看戲???這對副總導演、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田沁鑫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
“我們希望現場幾萬名觀眾能夠看到戲劇的表演,我們也有大量的明星進入,但戲劇表演時更關注表情,在如此大的場地如何能夠實現?”田沁鑫說。最終解決方案是科技+藝術,即時拍攝、即時剪輯和現場投屏幾乎同步,這就需要不斷進行視頻測試,而測試只能夜間進行,因為演出是在晚間舉行。通過努力,最終實現了即時拍攝、多機位多角度呈現出來的一次廣場型演出。
出現在記者面前的田沁鑫是坐在輪椅上的,左腿打著石膏只能向前抬著,從5月18日摔骨折就一直是這樣的狀態。當晚她從宿舍往測試場地趕,天太黑沒看到臺階摔了一跤,一直坐著輪椅指導排練到現在。
“沒少哭過,更多是堅強”,陳維亞認為這次戲劇環節最可貴的就是力求突破、勇于創新,“她把劇場里的戲劇放到室外的廣場上,大膽運用即時拍攝等新科技,讓戲劇的張力得到空前的擴大?!?/p>
即使像于和偉這樣的戲骨,一開始也會有擔心。他對記者說,這次演出是直接從陳獨秀哭泣開始,“我本來擔心自己情感出不來,但是當舞臺一轉過來看到那個場面、感受到那個氛圍,馬上就入戲了。甚至演完之后還有一種穿越感,站在那兒,舞臺在轉,我就感覺先生如果站在這兒看到這一幕,真是網友說的那句話,‘盛世如你所愿’?!?/p>
在演出總撰稿朱??磥恚@臺演出中呈現的元素、構成的技術和表達方式遠遠超過了音樂舞蹈史詩,有高科技、很多現代藝術語匯,尤其加入大量戲劇人物,就突破了原有的對《東方紅》音樂舞蹈史詩的概念。所謂情景史詩,某種意義來講,情景是中國共產黨100年的重大事件和人物的積累,而史詩則是精神的表述和理想的傳承。
據陳維亞透露,目前正在錄制《偉大征程》的電影,和當年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被拍成電影一樣,“這將是一部精美的影片,長久保留播放”。(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