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上手套、輕拉柜門、雙手托底……7月6日,在利川市檔案館工作人員小心翼翼的操作中,一疊紙頁泛黃的《救國時報》,鋪展在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面前。
《救國時報》創刊于1935年12月,在莫斯科編輯,在巴黎出版,總共發行152期。兩年多時間里,這份報紙積極為宣傳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鼓與呼,也是第一份在海外報道南京大屠殺的中文報紙。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利川用現代科技手段展示《救國時報》電子版,將其打造成“活教材”,已接待參觀群眾2萬余人次。
在海外率先揭露南京大屠殺真相
利川市檔案館收藏室內,一套《救國時報》靜靜躺在恒溫檔案柜里。雖經歲月沉淀,這疊紙片發黃、頁腳殘缺的舊報紙,依然散發淡淡墨香。
《救國時報》前身是《救國報》,是中共中央駐共產國際代表團的機關報。它于1935年12月9日創刊,1939年10月停刊。《救國時報》先后由廖煥星、李立三、陳潭秋等主編。兩年多時間,這份報紙是多起歷史事件的報道者,曾在南京大屠殺發生后一周,向全世界揭露日寇的殘忍暴行。
“日寇以空前之兵力進攻南京,肆行殘暴,且對居民區域,殘酷轟炸,以至街市為墟,死傷遍地……日軍汽車,在街上馳駛,碾過男女老少之尸身,血肉模糊,斷手刖足,慘不忍睹……”1937年12月20日,在第141期至142期連刊上,《救國時報》以《日寇攻寧大肆殘暴》為題,率先報道南京大屠殺的真相。
據專家介紹,《救國時報》對南京大屠殺的報道,不僅比《新華日報》(漢口版)更早,還走在著名的《大公報》之前。而在此時,《中央日報》《申報》都處于暫停出版的狀態。《救國時報》的報道領先于國內發行的中文大報,它向國際社會揭露南京大屠殺的真相,具有極重要的史料價值,也是對近年日本右翼散布的“南京大屠殺并無早期傳播,似乎是事后人為制造出來”謬論的有力回擊。
《救國時報》用大量的新聞報道,揭露日寇侵華的殘忍暴行。1937年9月26日,報紙發表《日寇連續猛烈轟炸南京廣州等地》一文;10月10日,發表《殘暴獸行日益增長》,指出:“日寇這樣瘋狂殘暴,其主要目的就是要造成我國之恐怖心理”。1938年1月至2月,《救國時報》繼續揭露與譴責日軍在南京的暴行。1月5日,發表《日寇在南京的獸行》;1月31日,發表《日寇的殘殺奸淫,絕滅人性》;2月5日,發表《我國婦女同胞積極參加抗戰》。《救國時報》曾多次憤怒地痛斥:“日寇在南京的獸行,實在是極盡野蠻黑暗,絕滅天良人性”,“吃人的魔鬼,還沒有這樣兇殘”。
全面報道長征和西安事變
《救國時報》以海外華僑為主要讀者,發行43個國家。雖然僅存在短短兩年多,但政治影響非常之大,本著“不分黨派、不論信仰、團結全民、抗日救國”的宗旨,宣傳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的綱領和政策,以及中國共產黨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治主張。
“中國首先應在本國境內建立起聯合戰線,其次應該把這一聯合戰線開展到以太平洋和平利益為其利益的一切列強中間去……”在《中華蘇維埃政府主席 毛澤東先生論抗日救國聯合戰線》報道中,《救國時報》全文刊登美國記者斯諾對毛主席的專訪,并配發毛澤東的肖像照片。
《救國時報》發表的《隨軍西行見聞錄》(作者為陳云),是比美國記者斯諾的《紅星照耀中國》更早的長征口述史;結集出版的《長征記》,則較全面地宣傳了長征,使各國人民了解紅軍的英勇事跡,并向世界宣告中國革命已出現了曙光。
同時,《救國時報》及時向外界報道西安事變,積極宣傳中國共產黨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1936年12月20日,《救國時報》以《蔣介石在西安被東北軍扣押》為題,報道西安事變的前因后果。在同一版面上,報紙刊載消息《關于西安事變 中共主張和平解決》,開宗明義表達中國共產黨的主張,倡導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1936年12月28日,報紙以《西安事件已和平解決 蔣介石等于二十五日恢復自由》為題,報道西安事變結果,并指出“此是民意一致反對內戰之結果,寗府從此應不再辜負國人期望”。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翟興波 蔡俊 通訊員 張寶訓)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