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邱玲鵬 通訊員朱銘 代四化 王振海)9月1日,在東西湖吳家山街一棟居民樓內,記者見到了烈士董國慶的遺孀王娥珥,說起丈夫董國慶,王娥珥聲音有些哽咽,眼里含著淚水。董國慶出生于1959年,1993年9月20日,民兵連長董國慶和另外三名民兵在執行抗洪搶險任務中壯烈犧牲,他們也是東西湖目前記錄在冊的71名烈士中的一員。

民兵連長董國慶1993年9月20日在塔爾頭泵站抗洪搶險任務中壯烈犧牲。圖為尋訪專班傾聽烈士遺孀王娥珥講述英勇故事。程曦攝
時隔二十八年,當年一同執行抗洪任務的民兵舒文勝再次提及抗洪搶險中死里逃生的經歷,仍心有余悸。一想到戰友的離開,舒文勝心里還是酸酸的,他每年清明都會到睡虎山陵園,緬懷搶險烈士,追憶昔日戰友。
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近年來,武漢東西湖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區人武部多次聯合開展以“講英雄烈士故事、傳承英雄烈士文化、弘揚英雄烈士精神”為主要內容的塑魂活動,在薪火相傳中構建革命先烈的精神譜系。
今年5月以來,東西湖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和區人武部聯合尋訪專班分批分期、不遺余力地深入挖掘和整理紅色資源豐富烈士生平,讓英烈榮光永續傳揚,已經成為該區黨史學習教育和傳承紅色基因教育的重要陣地。

高發想烈士,1944年10月,在涼亭鎮執行公務偵察敵情時犧牲。圖為其子高杰茍拿著烈士證明,告訴尋訪專班,記憶中那個模糊的父親。朱銘攝
由于年代久遠、戰爭毀損等原因,一些烈士信息載錄不夠詳細,一些烈士親屬尚不知曉烈士安葬地,還有一些烈士墓無親屬祭掃。據了解,尋訪專班已經尋訪了26名烈士的親人、戰友、同事和鄰居,并經區黨史辦、地方志、駐軍、檔案館、烈士陵園等單位或部門協助核實烈士身份信息,深入挖掘、收集、整理出這26位革命烈士和1個烈士集體的英雄事跡,還有多位烈士的尋親線索正在進一步核實中。
在這些烈士中,有用生命踐行誓言的紅軍戰士王習交,唐山抗震搶險潘毛剛,滅火勇士孫絡絡,勇救落水群眾的譚驍,國防施工中舍己救人的文成全,舍身抗洪搶險民兵董國慶、舒孝華、馬建華、李德超,一等功臣飛行員程小波……他們的崇高精神將永遠銘刻在歷史的豐碑上,為各族人民世代銘記。

余承浩烈士,1971年修山西靈丘鐵路時塌方,壯烈犧牲。圖為弟弟余長林向尋訪專班展示保存完好的書信等遺物。鄭生行攝
“從軍營到社會,從邊關到都市,烈士精神發揮著日益強大的正能量,這對我們來說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是對廣大黨員干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活教材。”據了解,近年來東西湖區深入貫徹落實《烈士褒揚條例》,制定《在全區開展學習、宣傳、弘揚烈士精神主題活動方案》,以清明節、烈士紀念日等重要時間節點為契機,大力開展“學習烈士精神”活動;在編纂烈士事跡豐富烈士生平的同時,啟動《東西湖區烈士英名錄》部分編撰工作,讓英烈受到全社會的尊崇;積極推進烈士事跡“進社區、進學校、進軍營”活動,向全區黨、政、軍、警、兵、學、民等相關單位系統宣揚烈士事跡,營造“崇尚英雄、學習英雄”的濃厚氛圍,讓英雄走近人民群眾,引領廣大群眾銘記烈士的英名和壯舉,激發愛黨、愛國、愛家鄉的熱情。
下一步,東西湖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區人武部還將繼續組織尋訪專班,分別趕赴全國各地核查烈士和烈士安葬地信息,收集尋找烈士安葬地、尋找烈士親屬的各類線索,使“尋親”工作力量由點及面,向全社會共同參與延伸拓展。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