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朱京陽)在湖北武漢“紅樓”,即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的大門前,張掛的兩面“九角十八星旗”,讓人肅然起敬。9月26日,在2021荊楚社科講壇“鐵血曇華林:湖北革命之根”活動現場,武漢科技大學文法與經濟學院教授張繼才講述了這面辛亥首義之旗的誕生過程。

2021荊楚社科講壇“鐵血曇華林:湖北革命之根”現場。通訊員供圖
曇華林32號,曾是共進會領導人劉公在正衛街的公館,就在這幢老房子里,劉公領導趙師梅等湖北工業中學堂的三位青年學生,制作了20面“九角十八星旗”,在武昌首義當天把它插上了蛇山。武昌首義爆發后,文華中學校長余日章組織學校師生積極參加戰斗,并在仁濟醫院、同仁醫院積極救治受傷官兵。

武漢科技大學文法與經濟學院張繼才教授。通訊員供圖
據張繼才教授介紹,曇華林當時是湖北革命團體或機關聚集之地。反清共和的思想從這里傳播,革命組織在這里誕生。早在1902年,“湖北第一個革命者”吳祿貞從日本畢業回國秘密從事革命。次年,吳祿貞等人在孫茂森花園的李步青寓所進行秘密集會,因孫茂森花園位于曇華林花園山,此次活動被稱為“花園山聚會”。花園山的活動主要進行宣傳鼓動、發展革命力量等,其后相繼建立科學補習所、日知會、湖北軍隊同盟會、群治學社、振武學社、文學社等革命團體,在精神、方略等方面一脈相承。
之后,湖北革命黨人始終堅持由花園山聚會總結出的“不能專靠會黨作主力;組織要嚴密,決不能取便一時,以容納異黨;絕對從士兵學生痛下功夫,而不與文武官員為緣”既定方略。在軍學兩界,尤其是新軍中,培植革命力量,為辛亥革命武昌首義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準備工作。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