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張揚 通訊員張靜)“楚莊王自黑三年只為考察干部”“羋八子在春申君眼里就是廣場舞大媽”……4月27日,荊楚文藝名家講堂第16期如期開講,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楚文化研究專家劉玉堂與9.8萬網友一道《追尋楚脈》,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話、風趣逗樂的網絡語言,為五一假期奉上“文化大餐”。
“‘楚脈’是楚文化精神的象征,是楚人思想、觀念、意識的高度凝練”。劉玉堂以楚文化為引,從六個方面對楚文化進行深度剖析,分別是“篳路藍縷”的進取精神、“大象無形”的開放氣度、“一鳴驚人”的創新意識、“上善若水”的和諧理念、“九死未悔”的愛國情結、“一諾千金”的誠信品格。
“篳路是破車,連橡膠輪胎都沒有,藍縷則是破衣服”。劉玉堂說,楚國立國之時,生存狀態窘迫、餓殍遍野,即便是國君也只有破車爛衫。但楚人并沒有自暴自棄、怨天尤人,而在惡劣的環境中邁出奮發創業的第一步。正是憑著這股篳路藍縷的進取精神,楚人開辟了一片新天地,從受封時的五十里,用600年時間發展成為“地方五千里”的東方第一大國。
劉玉堂研究發現,當時楚國疆域遼闊,南抵廣東,西至重慶涪陵,往東最遠可達上海。戰國時期,楚國令尹(宰相)春申君黃歇的封地在上海,治理江東十二縣,傳說是黃歇帶領工匠開鑿了黃浦江西段。后來,人們為了紀念春申君黃歇,上海也簡稱為申。
講到春申君的故事,劉玉堂說起一件八卦,前幾年火得一塌糊涂的《羋月傳》,這部劇里羋月的第一任男友正是春申君。劉玉堂考證,歷史上并沒有羋月這個人,只有羋八子。如果說羋八子就是羋月,那她至少比春申君大36歲,“你認為小鮮肉會那么輕易愛上廣場舞大媽嗎?”

隨后,劉玉堂通過“楚人失弓”的故事,向網友闡述楚人“大象無形”的開放氣度。這個故事記載于《呂氏春秋》,講的是楚共王去云夢澤打獵,不小心把自己心愛的獵弓丟了,大臣們紛紛請求原路返回,去尋找丟掉的弓箭,但是楚共王卻說:還是算了吧,楚國人丟掉的東西,反正也是楚國人撿到,沒必要再去尋找。“有如此眼光和氣度胸襟的人,他們做事、處理問題一定能夠從大處著眼”。
對于一鳴驚人的楚莊王,劉玉堂亦有精彩網絡化見解。“楚莊王即位后,不理政事,他不是躺平,而是沉迷聲色犬馬,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成天斗雞撩狗、洗桑拿、撩妹。”劉玉堂說,楚莊王樂此不疲,一玩就是三年。大臣們眼看楚莊王要把國家帶到溝里去,紛紛上諫,直到有人講出“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著名典故。這時,楚莊王才袒露心聲,“你們以為我這三年都在玩嗎?其實我是在考察干部”。
半年后,楚莊王親理政事,誅奸臣,親賢臣,修兵革,楚國上下煥然一新,后來楚莊王大敗齊軍,戰勝晉軍,匯合諸侯,稱霸天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劉玉堂認為,采取偽裝的方式考察人才,在當時就是一種創新。有大王打樣,楚國創新意識融入骨髓。薄如蟬翼、輕若煙霧的絲綢,一邊裝水一邊裝酒的鴛鴦酒杯,青銅器上細如發絲的紋飾雕刻,無不體現了楚國在紡織、冶煉、鑄造等物質方面的創新。而在精神文明方面,《莊子》《楚辭》《九辯》無不是引領思潮的經典著作,國之重器“曾侯乙編鐘”則是先秦“禮樂文明”的最高成就。
直播中,劉玉堂深入闡述“上善若水”的和諧理念,用吳師入郢之戰無人投降為例,分享普通百姓“九死未悔”的愛國情結,還給網友深入淺出地分析季布傳承“一諾千金”的誠信品格。
“根脈滋生楚人的公序良俗,血脈在楚人血液中一代代傳承流淌,文脈灌注一代又一代楚人的文化創造”。劉玉堂表示,深入挖掘楚文化精神的當代價值,有助于促進個人進步、國家發展、民族振興和社會和諧。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