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 (通訊員袁野 項天宇)說起電信網絡詐騙中的冒充類詐騙,那種類可謂是五花八門,有冒充公檢法等執法人員的、有冒充領導的、有冒充客服的,騙子的身份可以說是隨時更換。
那冒充類詐騙該如何防范呢?近日,武漢市司法局聯合武漢廣播電視臺策劃推出的《法哥來啦》告訴大家:無論騙子千變萬化,只要牢牢捂住錢袋子,就能高枕無憂了。
2022年6月12日下午2點,家住武昌區水果湖的市民許女士火急火燎地撥打110報警,稱:在一個小時前,她接到一個電話,對方自稱是南京市公安局的一名民警,說她名下有本非法的護照,涉及到一個案件,涉嫌洗黑錢。

許女士報警。視頻截圖
對方告訴許女士,要想洗脫嫌疑,需要許女士將自己名下所有的銀行卡卡號和密碼告訴對方,并將全部資金都轉到對方提供的所謂“銀監會安全賬戶”。
看到視頻場景是公安局的布局,對方還穿著警服,所以一時之間許女士就相信了;而就在轉賬操作過程時,許女士發現對方提供的收款賬戶竟是一個私人賬戶,于是她立即警覺過來,產生了懷疑,即刻想到報警確認。
“這就是一起典型的冒充類詐騙。”武昌區公安分局水果湖警務站民警趙坡接警后,立即和同事趕到了許女士所在的地方,指導許女士撥打銀行客服電話凍結了賬戶。隨后,他們陪同許女士回家取了戶口本,到附近銀行查賬。所幸許女士銀行卡里的錢都還未被轉移走。
據了解,在電信網絡詐騙的冒充類詐騙中,騙子的身份可謂是五花八門。有冒充公檢法國安的執法人員、冒充領導、冒充衛健委、冒充客服等多重身份。
他們施騙的手段是:通過說出受害人詳細信息,騙取信任;通過嚴厲的語氣,強勢震懾并控制受害人;通過偽造警服、警官證、通緝令、拘捕令,增加騙局的真實性;以資金清查、商品退款為幌子,騙取受害人的銀行卡賬號密碼。
武漢市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民警楊雅迪表示,遭遇冒充類詐騙,無論騙子如何變身,牢記六個凡是,就能保住錢袋子。
凡是自稱公檢法要求匯款的都是詐騙。
凡是叫你匯款到“安全賬戶”的都是詐騙。
凡是通知中獎 領獎要你先交錢的都是詐騙。
凡是在電話里索要銀行卡信息及驗證碼的都是詐騙。
凡是讓你開通網銀接受檢查的都是詐騙。
凡是自稱領導要求匯款的都是詐騙。
武漢市民法典講師團專家成員,湖北立豐律師事務所劉勛主任說,當詐騙分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利用國家工作人員、機關工作人員這種身份,利用電信技術的詐騙手段,針對對不特定的人實施詐騙,如果數額未達到詐騙罪的犯罪構成的話,可以以招搖撞騙罪來進行處罰。

《刑法》第279條規定。視頻截圖
根據《刑法》第279條招搖撞騙罪的相關規定,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招搖撞騙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冒充人民警察招搖撞騙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如果是以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招搖撞騙,數額達到了詐騙罪的量刑標準的話,則是以詐騙罪定罪處罰。

《刑法》第266條規定。視頻截圖
根據《刑法》第266條規定的詐騙罪,依據詐騙的數額進行量刑。數額較大的(3000-1萬元),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單處罰金;數額巨大(3萬-10萬)或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50萬元以上)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法哥在此提醒大家:在冒充類詐騙中,騙子的身份千變萬化,但無論對方是誰,但凡提到錢,一定要當面核實,牢牢捂住自己的錢袋子。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