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姜泰陽)“真沒想到,不用跑法院,這事兒就解決了!”收到理賠款到賬短信時,小李(化名)激動地給來自江岸法院永清法庭的承辦法官王玨打來感謝電話。幾天后,王玨又收到了一個特殊包裹——小李寄來的錦旗和感謝信。這起原本讓小李憂心不已的保險理賠糾紛,在王玨的悉心調解下最終圓滿化解。
保險理賠起波折
小李是個熱愛運動的年輕人,為了給自己多一份保障,他特意購買了一份人身意外險。平日里堅持健身的他身體一直很好,本以為這份保險大概率用不上,就是“圖個安心”。
然而,在一次高強度運動后,小李突然感到身體不適,就醫后被診斷為腹股溝疝氣,需要手術治療,醫療費支出不少。出院后,他立即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卻收到了拒賠通知。
“我投保時如實告知,出險也符合條款,為什么不能賠?”多次溝通無果后,小李只好將保險公司告上法庭,要求支付保險金9000余元。
悉心調解化糾紛
案件由江岸法院永清法庭法官王玨負責。經過仔細閱卷,她發現,雙方爭議焦點很明確:小李認為疝氣是運動意外所致,應屬理賠范圍;保險公司則主張這是疾病,不在意外險賠付范疇。
王玨考慮到,如果按常規程序進行司法鑒定,不僅耗時耗力,還可能使糾紛陷入僵局。
“這類糾紛雖然涉案金額不大,但直接關系到當事人的切身利益。通過調解方式化解糾紛,既能盡快解決實際問題,又能減輕當事人訴累。”
基于這一判斷,王玨在征得雙方當事人同意后,決定開展先行調解。她先與保險公司溝通,設身處地地分析道:“投保人購買意外險的初衷就是為了防范運動風險,現在出現問題卻得不到賠付,其心情需要理解。我們共同尋找一個平衡點,既維護公司的合法權益,也保障投保人的正當訴求。”
王玨推心置腹的一番話,既表現出對保險公司理賠規程的理解,又站在投保人立場分析了其合理訴求,讓保險公司理賠負責人放下抵觸情緒、愿意坦誠交流,更為后續的調解工作打開了局面。
隨后,王玨查閱了大量醫學資料和類似案例,將本案與既往類似案例在事發經過、醫學診斷、理賠結果等方面進行系統比對,厘清了腹股溝疝氣在“意外誘發”場景下的界定依據。
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王玨開展了多輪“背對背”調解——先后五次與保險公司溝通,客觀梳理案情背后的法律關系,著眼于高效、妥善化解糾紛提出有針對性的方案;同時,三次聯系小李,認真傾聽他的想法和困惑,耐心解答疑問,厘清其對理賠條款的誤解,幫助形成更合理的心理預期。
最終,通過法院在線調解平臺,雙方遠程簽署了調解協議,由保險公司向小李一次性支付4700余元,整個過程當事人無需到法院,“零跑腿”解決了糾紛。
“從立案到拿到理賠款,我沒跑一次法院,您多次主動溝通,讓我感受到了司法的溫度!”小李在感謝信中寫道。
面對錦旗和感謝,王玨表示:“每起案件都是當事人生活中的大事,能把問題解決好,就是我們工作的意義。”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