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重慶7月5日電(劉磊)早上六七點,天空放亮,少云鎮瓊江渡船碼頭漸漸清晰起來,一位齊耳短發、身影瘦小的婦女早已站立江邊,不時朝小路方向張望。
“劉老師早!”“劉老師等久了!”20多分鐘后,三三兩兩結隊的孩子過來和她打招呼,原本寂靜的碼頭熱鬧起來。
待孩子們上船,劉老師挨個清點完人數后就朝船頭大喊一聲:“船夫,開船吧!”只見小船推開波浪,不一會兒就到了對岸。然后劉老師押后,孩子們安全上岸,高高興興上學去。下午放學后,又是同樣的一幕,周而復始。
劉老師名叫劉明靜,今年46歲,是重慶市銅梁區關濺小學的一名數學老師,也是一名預備黨員。因為一句承諾,她風雨無阻,堅持江上當“渡娘”。
寒來暑往,靜靜流淌的瓊江水倒映著她瘦小的背影,也見證著她不變的初心:讓孩子們平平安安上學。孩子們也親切地叫她“渡娘媽媽”。
這一稱呼的由來還要從2007年說起。
關濺小學是一所百年小學,坐落于革命烈士邱少云的家鄉銅梁區少云鎮,蜿蜒的瓊江河從學校旁順流而下。
學校600多名學生中,大約60%都是留守兒童。而瓊江對岸的梧鳳、梅子兩個村,每年都有三五個適齡兒童到關濺小學讀書。
“因為沿著江邊的公路到校路途較遠,乘坐渡船就成了這些孩子們上學的選擇。不坐船的話,上學繞道要花1個多小時,坐船能節省一大半時間。”劉明靜說。
當時,剛來關濺小學任教的劉明靜了解到自己班級中有三個孩子獨自乘坐渡船上學,就很不放心。有一天,她得知班上一個女生不慎差一點掉進江里,心更是吊到了嗓子眼。
“我一聽,心里好害怕,萬一掉到水里了怎么辦。于是就下定決心,上下學到渡口接送孩子們。”劉明靜回憶。
沒想到這么一做就做了十幾年。
如今,每天早上7點左右,劉明靜就來到碼頭,看一下學生們過來了沒有,如果沒有過來的話,就打電話給家長,詢問學生的情況。下午又把他們送到河邊,并讓孩子們到家發手機短信報平安。
“有時我也會覺得有點苦有點累。”劉明靜說,關濺小學到江邊碼頭,需要步行10分鐘,護送孩子們乘船安全到岸,也需要花費一定時間。每天,她幾乎都是到校最早、走得最晚的老師。
“但是能最大化地保障孩子們的安全,就沒啥子了。”劉明靜說,這些留守孩子們也能感受到她的溫暖。有一次,她接送上下學的一個孩子順口叫她“渡娘媽媽”時,瞬間她心里暖了。
受到劉明靜的影響,現在,越來越多的老師加入到“渡娘”隊伍中來,自發成立了“渡娘”少云志愿服務小分隊。多年來,關濺小學沒有一名學生因乘船發生安全事故。
不只是愛心渡船,學校還組織了愛心車隊,接送孩子們安全坐車。劉明靜說:“少云鎮是邱少云烈士的家鄉,我們希望把邱少云勇于擔當,無私奉獻的精神一直傳承下去。”
又是一天放學,送完孩子們安全渡船后,劉明靜望著不遠處,目光柔和。她說:“現在我又多了一個心愿,就是看學校門前的瓊江大橋建成,那樣孩子們上學不用再坐渡船了。”
身旁,蜿蜒的瓊江水靜靜流淌,倒映著劉明靜的背影,也見證著她的入黨初心。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