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鄭雅曼)制發司法建議19份,助力解決醫療、就業、社保、金融等6個領域10個問題……今年以來,江岸區法院充分發揮司法建議治理功能,著力解決審判工作中發現的可能影響營商環境的共性問題、風險隱患,助力優化營商環境。
防風險,營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
為給企業發展營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江岸區法院將司法建議工作作為預防和減少犯罪的有力抓手,透過案件發出“同病”警示,解決“同類”問題。
在幾起盜竊案件審理中,法官發現,被告利用商超自助結賬機制的漏洞,多次在自助收銀處通過漏掃付款碼的方式實施盜竊,數起案件案發地點、作案方式相同,作案時間相近。法官及時向該商超及轄區派出所發出司法建議,推動商超加大投入、完善防盜設備,轄區派出所開展針對性防盜工作排查、普法宣傳教育等,讓企業安心生產、放心經營。

同時,專門邀請區委政法委、區人大、區工商聯等單位以及20余家企業代表,觀摩職務犯罪公開庭審,針對有關犯罪暴露出的企業管理漏洞等,座談交流,根據反饋問題,制發司法建議書,助力企業健全制度、規范管理,實現“辦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
治未病,營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
“這份司法建議書內容詳實、有針對性,指出了銀行在合同擬定和訴訟中容易出現的問題,為企業經營提供了新思路。”參加座談的銀行代表說道。
今年3月,為優化金融領域營商環境,源頭化解涉企糾紛,江岸區法院組織召開“法院+金融”多元化解金融糾紛座談會,從完善合同條款、多渠道化解糾紛等方面,向中國銀行市直支行、建設銀行江岸支行等金融機構發出7份司法建議。收到金融機構積極回應,表示將規范業務管理,多渠道化解矛盾糾紛。

而在辦理一批物業糾紛時,為妥善化解矛盾,江岸區法院發出首份訴前調解階段司法建議書,采取倡議、疏導、普法相結合的方式,促使227戶業主主動交清物業費66萬余元,不僅消解了潛在訴訟對企業生產經營的不利影響,也為構建和諧、宜居的小區環境貢獻了法治力量。
正是以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為重點,才使得這些司法建議被采納、被認可,賦予了其特定的生命力。
優執法,營造規范高效的政務環境
“司法建議不是‘揭短找茬’,而是為發現問題‘把脈開方’,督促改進工作和規范行為。”
本著助力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的理念,江岸區法院積極參與全省優化營商環境先行區創建活動,與江岸區政府建立“行政訴訟司法建議府院聯動機制”,制定《實施方案》,推出定向聯絡、聯席會議、重大司法建議事項論證等舉措,讓“為行政機關提供具有法治思維的參考建議”成為常態。
針對案件審理中發現的行政機關制度不健全、執法不規范等問題,江岸區法院向有關職能部門發送司法建議5份,推動市人社局對“武漢人社”小程序修改完善、研究商討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處理意見等,推動行政機關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