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姜泰陽)“法官,對方太強勢了,根本溝通不了!”一個平常的工作日上午,江岸法院民二庭法官蔡小碧剛開完庭回到辦公室,就接到某家具科技公司負責人打來的電話。即便隔著聽筒,也能感受到對方語氣中的不滿。
昨天雙方說好先對賬溝通,怎么一晚過去就直接“鬧掰”了?幾經調解的案件怎么會出現反復?事情還要從兩年前說起。
2023年3月,某家具科技公司接到一筆業務,要為某辦公項目提供木地板和踢腳線的材料和施工服務,并與該項目的承包方某工程公司簽訂了合同。某家具科技公司如約進場,三個月后完成施工并驗收合格,但等待許久、多次催問,工程款卻一直沒有付完。
“按照約定,總價大概不到10萬。拖了兩年,他們總以各種理由拒絕付款,我們溝通效果不好,只能到法院起訴。”
立案后,承辦法官蔡小碧仔細核對證據材料,發現僅有雙方確認供貨量和合同單價的簽字記錄,而結算總價卻沒有明確。
這一細節,讓蔡小碧意識到,這可能是雙方產生分歧及后續沒有付款的重要因素。
為盡快厘清事實、解開糾紛,她迅速組織開庭。果然,在庭審中,某工程公司當庭提出異議,稱雙方并未完成最終結算,僅確認了供貨量,對某家具科技公司提出的貨款計算方式并不認可。
經詳細比對,蔡小碧發現,雙方爭議主要集中在兩點:一是不同場地所用地板材質差異導致的價格分歧;二是剩余材料是否應計入總價款。針對雙方分歧點,蔡小碧隨即圍繞合同約定和履行事實,對上述爭議逐項進行了梳理和釋明。
在蔡小碧的耐心釋法下,雙方情緒逐漸穩定,都表示愿意作出讓步,通過調解方式嘗試解決糾紛。
“法官,我們這兩天先把項目的供貨和用量情況再核對一下,盡量把價格談攏。”某工程公司法定代表人說道。
雙方釋放出的積極信號,讓糾紛化解路徑愈發“清晰”。庭后,蔡小碧組建了一個三方微信群,告知原、被告雙方有問題可以隨時在群里聯系。
然而,第二天一早便接到了某家具科技公司負責人的電話,稱雙方已經“鬧掰”,不想再退讓。
“當時項目有幾個場地,包括羽毛球場和樣板間,這兩個地方的裝修計算標準是不一樣的,我們都愿意作出讓步,結果他們還是揪著供貨的剩余材料不放,這些備貨作為后續維修使用,分明是他們下的訂單。”
“他們就是不想給錢!法官,你直接判吧!”
聽著原告的“訴苦”,蔡小碧耐心安撫其情緒,避免矛盾進一步升級。
“先別急,我再去和被告溝通,了解一下情況。”
電話那邊,某工程公司也態度決絕,堅稱合同約定包工包料,多供應的剩余材料應當由原告自行承擔。但對可以接受的數額和支付方案又不置可否,隨后便掛斷了電話。
調解陷入僵局,蔡小碧深思——如果判決,雙方糾紛沒有化解,更有矛盾升級的可能性,兩家都是企業,精力被訴訟牽扯,不利于企業經營。
“公司法人目前情緒都比較激動,試試通過訴訟代理人居中‘背對背’協調……”看著桌上的案卷材料,蔡小碧決定先聯系被告訴訟代理人。
果然,“多走一步”的工作有了進展——通過與訴訟代理人深入溝通,蔡小碧了解到某工程公司還沒有收到業主的貨款,不愿結算也確是因為“手頭困難”。
“對賬后我們也清楚了,只是剩余材料量確實超出了我們的預期,結算總金額能不能稍微減免一些……”
在了解被告的想法后,蔡小碧又趕緊聯系原告進行溝通。幾個回合后,雙方最終對總金額和付款時間達成一致,約定某工程公司月底前向某家具科技公司一次性支付8萬元,同時提出簽署和解協議后由法院出具調解書。
幾天后,蔡小碧在微信群中對后續情況進行回訪,收到家具科技公司負責人發來的語音消息:“蔡法官,貨款已經收到了,感謝您,事情總算解決了!”語氣中,已不見當初的焦灼,而是如釋重負的欣慰。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