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鄭雅曼)“法官,我和他們合作十年了,實在是急需資金周轉,不然我也不想鬧到法院來……”武漢市江岸區人民法院接待大廳里,機械公司法定代表人李某眉頭緊鎖,向民二庭法官解靜嫻細細道出難處:原材料成本持續上漲、項目回款周期一拖再拖、現金流捉襟見肘……
這是一起買賣合同糾紛。自2010年6月起,機械公司與裝配公司基于口頭約定,建立起穩定的供貨合作關系——機械公司按裝配公司需求,將各類機械設備送至指定地點,每批貨物經裝配公司驗收后,機械公司開具發票,裝配公司隨即支付貨款。
曾經合作默契的雙方,自2020年起卻因貨款支付問題產生矛盾。裝配公司屢屢拖延付款,機械公司催了又催、等了又等,但仍有部分款項沒有著落。協商未果,機械公司訴至法院,要求裝配公司支付貨款31余萬元及逾期利息。
“判決容易,但雙方十多年的交情恐怕就沒了,調解是最好的辦法。時間久,首先得確定貨款金額……”
初步研判后,解靜嫻立即組織雙方核對賬目。雙方對現有證據能證明的欠付貨款16余萬元達成一致,但由于合作僅憑口頭約定,加上時間久遠、公司搬遷導致部分材料缺失等原因,有的供貨情況只有機械公司單方制作的票據,裝配公司無法找到對應憑證,不予認可。
李某情緒有些激動:“我們已經想盡辦法周轉了,現在等著這筆錢用,不能再拖了!”
“又不是說不給,但是賬也得算清楚吧!”裝配公司法定代表人張某也語氣不平。
眼看雙方越說越氣,解靜嫻趕緊打斷:“你們都別急,這樣,沒核對清楚的部分,雙方回去再找找憑證,先給你們一周的時間,一周后我們再坐下來談。”
穩住了雙方情緒,解靜嫻前往兩家公司,分別了解其經營狀況。
調查了解到,機械公司急需資金承接新業務以維持正常運轉,裝配公司隨著結構調整,股東人員變更,公司事務正在交接。
看著厚厚一摞泛黃的票據,解靜嫻再次撥通雙方電話。
“誠信是公司經營之本,你們進了貨,就應當及時付款。機械公司是小微企業,眼下資金周轉困難,這筆錢對他們來說,可能就是‘救命錢’。”她耐心引導裝配公司換位思考,盡快解決問題。
另一邊,解靜嫻向機械公司說明情況,引導其理性分析訴求:“根據上次對賬的情況,部分款項需要進一步舉證,但你們急需承接新業務,調解能夠更快地解決爭議。對方經歷公司遷址、股東換人,有的事務沒有交接清楚,延遲付款也存在一定的客觀原因。”
一番耐心地溝通,雙方都沉下心來,表示愿意作出讓步。
第二次調解,氣氛緩和了許多,但李某和張某相對而坐,仍有些沉默。
解靜嫻打破僵局,直指問題核心:“你們合作這么多年,卻一直沒有簽訂書面合同,貨物交接和款項支付都不夠規范。”
解靜嫻話說得直接,兩人紛紛點頭。她繼續勸解:“兩家公司現在都處在關鍵時期,因為一次糾紛影響了未來發展,值得嗎?更何況你們合作十多年了,這份信任來之不易。”
張某坦言:“公司換了股東,交接的時候有些賬目沒有核對清楚,但是該我們付的錢,我們也不會逃避責任。”
“合作這么多年,我們之間是有信任的。股東變動、賬目一時不清,我們也能理解。只要有履約的誠意,我們愿意給予一定的寬限……”見狀,李某也作出讓步。
經過再次對賬與溝通,雙方放下芥蒂、互諒互讓,達成調解協議:確認裝配公司拖欠機械公司貨款22萬元,裝配公司分三期支付。
更令人欣慰的是,該案的成功調解還產生了積極的連鎖反應。看到通過調解化解糾紛的優勢,在另一起涉及裝配公司、標的額達1300余萬元的案件中,在解靜嫻的主持下,裝配公司主動與該案原告溝通,最終雙方也達成調解,糾紛圓滿化解。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